[发明专利]骨科抗菌手术器械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0557.4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8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朱君;刘睿;王萍;祝闪闪;金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04 | 分类号: | A61L31/04;A61L31/02;A61L31/08;A61L31/16;C23C16/45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科 抗菌 手术器械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抗菌手术器械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通过抗菌性塑料制备器械的手柄;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器械的不锈钢部分;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形成抗菌器械成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可以在不锈钢生长一层纳米氧化锌,能有效地控制纳米氧化锌的厚度和间距,实现良好的抗菌效果。通过抗菌塑料和抗菌不锈钢的结合,实现了器械的完全抗菌。整个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抗菌手术器械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性塑料的制备和抗菌性不锈钢的制备以及手术器械的成型。本方法属于化工材料设备领域,所开发的抗菌手术器械可广泛用于骨科临床应用。
背景技术
院内感染现象日趋严重,其感染可能性受病人年龄、原发病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以老年人、颅内感染病人及脑血管病人感染率最高。目前对于院内感染的治疗仍是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医院病原菌群的耐药性近年来一直有大幅上升趋势,因此继续依赖抗生素控制感染只会让院内感染陷入恶性循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院内感染防治实用手册》中的有关数据,每天全世界有超过1400 万人在遭受院内感染的痛苦,其中60% 的细菌感染与使用的医疗器械有关。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器械多属于暂时接触组织的侵入性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随着外科手术的频率升高,受众的增多,也对外科手术器械的性能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外科手术器械的诸多缺点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近年来,抗菌医疗器械的制备已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方法已应用于这些器械的制备种,如“一种抗菌型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型医疗器械201510503918.2”、“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 201510823326.9”等。但是这些方法均采用了涂层技术,涂层的结合程度决定了器械的使用次数和使用寿命,同时还存在着涂层脱落的风险。原位复合技术能大大降低脱落风险,提高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抗菌手术器械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骨科抗菌手术器械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骨科抗菌手术器械的制备方法,通过抗菌性塑料制备器械的手柄,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器械的不锈钢部分,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形成抗菌器械成品,包括如下步骤:
(1)抗菌塑料的制备
通过纳米分散技术将抗菌材料分散于油性溶液中,加入5-20%表面活性剂,制备成浓度为30%的油性分散液,粒径控制在D90为100nm以下,将该分散液添加于塑料中,采用共混挤出工艺制备抗菌性塑料,所述的油性溶液为环己烷、油酸、乙醇、环氧乙烷的一种;
(2)抗菌性不锈钢的制备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纳米氧化锌,工艺是:将沉积室真空抽至10-16hPa,基片加热至100-150 ℃,向沉积室中引入二乙基锌,用高纯氮气清洗沉积室并向沉积室中引入水蒸气,二乙基锌、高纯氮气、水蒸气在沉积室内暴露时间依次为0.1s、3s、0.1s、3s;
(3)抗菌器械的成型
采用固定模具,通过注射工艺,将抗菌塑料和抗菌不锈钢连接,制备成型骨科抗菌性手术器械。
所述的抗菌材料纳米氧化锌可用纳米氧化镁、载银磷酸锆、载银微珠、纳米铜的一种或几种替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