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色堆栈式外延的Micro-LED阵列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8627.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兰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7/15 | 分类号: | H01L27/15;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色 堆栈 外延 micro led 阵列 制备 方法 | ||
一种全色堆栈式外延的Micro‑LED阵列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堆栈式红、蓝、绿三色发光单元以三列为一周期,其外延结构自下而上在同一导电衬底上堆栈式外延红、绿、蓝三种发光单元作为发光单元,之后再利用掩膜和湿法刻蚀技术制成红、蓝、绿三种发光单元。所述微隔离结构,利用沉积、掩膜、刻蚀技术在所述导电衬底上制备SiO2或者SiNx栅格状微隔离结构,栅格中裸露出所述导电衬底,作为发光单元的外延窗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绿、蓝全色堆栈式外延的Micro-LED阵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彩色LED显示屏通常由RGB三基色(红、绿、蓝)发光单元按照一定排列方式装配而成,靠控制每组发光单元的亮灭来显示色彩丰富、饱和度高、显示频率高的动态图像。但全彩色的LED显示屏的制作过程很繁琐,通常需在显示面板上嵌入上万颗LED光源,对每颗LED的波长、寿命、效率的一致性要求很高,因而造成其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导致最终LED显示屏的可靠性低大大降低。而且LED显示屏的最终尺寸又受到单颗LED发光单元大小尺寸的制约,在近距离观测时色差尤其明显,因此在实现高集成化和高分辨率上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如果采用MOCVD技术在衬底上分别外延红、蓝、绿三色LED,其工序也十分复杂,需要多次取出、清洗、再外延,对操作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十分严格,最终也导致成品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色堆栈式外延的Micro-LED阵列的制备方法,采用MOCVD外延技术与刻蚀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同一外延衬底上外延红光发光单元(630nm)、绿光发光单元(520nm)、蓝光发光单元(450nm)三种发光单元,再利用芯片ICP刻蚀技术形成高集成度的微小二维矩阵,且每个发光单元的尺寸可能在保证器件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从而有效解决目前LED显示屏中单颗发光单元尺寸较大,无法高度集成装配,导致的屏幕分辨率较低的难题。
本发明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色堆栈式外延的Micro-LED阵列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全色堆栈式外延的Micro-LED阵列包括一导电衬底、堆栈式红、蓝、绿三色发光单元、微隔离结构、p侧电极引线区、电流注入区;所述微隔离结构,利用沉积、掩膜、刻蚀技术在所述导电衬底上制备厚度为1um~2um的SiO2或者SiNx栅格状微隔离结构,栅格中裸露出所述导电衬底,作为发光单元的外延窗口;在在每一个外延窗口沉积一个堆栈式红、蓝、绿三色发光单元,以三列为一周期,每一列的堆栈式红、蓝、绿三色发光单元是一样的,堆栈式红、蓝、绿三色发光单元外延结构自下而上包括AlN缓冲层、GaN缓冲层、n型GaN包层、InGaN/GaN蓝光多量子阱发光区、InGaN/GaN绿光多量子阱发光区、GaN保护层、GaAs缓冲层、n型AlGaAs/AlAs的DBR、n型AlGaInP下限制层、红光AlGaInP/AlGaInP多量子阱发光区、p型AlGaInP上限制层、p型GaP电流扩展层;然后第一列直接在其覆盖红光窄带滤光片,只让红光波段光谱通过,从而形成红光发光单元(630nm);第二列利用掩膜和湿法刻蚀技术,刻蚀到InGaN/GaN蓝光多量子阱发光区后再依次重新生长p型AlGaN上限制层和p型GaN接触层,从而形成蓝光发光单元(450nm);第三列利用掩膜和湿法刻蚀技术,刻蚀到InGaN/GaN绿光多量子阱发光区后再依次重新生长p型AlGaN上限制层和p型GaN接触层,再在表面制备蓝光光学屏蔽层以滤除蓝光波段光谱,而让绿光波段光谱通过,从而形成绿光发光单元(550nm);p侧电极引线区域和电流注入区,采用电子束蒸镀技术在列排布微隔离结构表面制备金属铝(Al),除p侧电极引线区和电流注入区外再利用SiO2钝化层掩盖其他区域,其中p侧电极引线区域位于每个发光单元右侧,电流注入区位于微型LED阵列最外侧,并与每列的p侧电极引线区域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8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商品存储柜
- 下一篇:一种简易传感器装卸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