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糌粑保健面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5891.0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8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桂月 |
主分类号: | A23L7/109 | 分类号: | A23L7/109;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6 | 代理人: | 刘旭章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糌粑 保健 面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糌粑保健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它是用青稞同洗净的细砂混合经火炒熟,再将细砂筛除后磨成粉而成。“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名字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做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稞,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稞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糌粑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其主要成份有蛋白质,其含量约为13.5%,脂肪为2%,碳水化合物为75%,十七种氨基酸为14%左右;无机盐类富含硒、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维生素B1等,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硒元素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缺硒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硒元素在人体内能预防多种疾病及癌症。在中国领土面积72%以上的地区缺硒的背景下,人们的补硒问题尤为关键,而糌粑是目前含硒量最丰富的主食之一。
青稞(HardeumunlgarLs.)也叫裸大麦、米大麦、元卖、淮麦,英文名hullessbarely,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经调查发现,藏族农牧民的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内地。经研究发现,是因为藏族农牧民以青稞制成的食品为主食,青稞中的β-葡聚糖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含量,防止心血管疾病、预防肿瘤和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青稞多生长在无菌、无环境污染、无化肥、无农药等化学污染的海拔3000米以上的广大富饶的青藏高原地区,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极富营养的绿色食品,而青稞多以糌粑形式广为藏族人民食用。
但糌粑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广食用,究其原因,与藏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饮食习惯和加工方式有关,原来藏民传统的糌粑食用方法是将炒熟的青稞面加茶水、奶渣、食盐和酥油混合,用手捏合成团就是糌粑,然后就着茶边捏边吃,而且酥油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味道,会给初次品尝者带来一种难以名状的印象,并且糌粑独特的口感与食用方式也往往不为普通人所接收,所以造成了糌粑仅仅成为了西部地区藏民所专用主食的现状,其具有的益处得不到推广食用。
面条是中国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常见食品,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面条种类繁多,例如有北京炸酱面,山东福山拉面,济南打卤面,河南烩面,贵州肠旺面,岐山臊子面,陕西油泼面,陕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等等。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的,他们在2005年10月14日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碗中装有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历史,使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面条最初只称为“饼”,“水溲饼、煮饼”便是中国面条先河“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引:刘熙《释名》),其意指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称之为“饼”;以水煮的面条或面块亦全作“饼”称。
现有技术中的面条存在如下问题:
1、因为面条制备的主要原料为小麦,因此在原料中存在大量的淀粉,而淀粉进入体内以后经过水解反应等会产生糖类物质,因此对于特别喜爱食用面条的消费者来讲,就会有吸收入过多糖类的危险,从而进一步导致肥胖症状,或者因此高血脂高血压的风险;
2、虽然现有技术也存在食用中药物质增加面条保健功能的记载,但是现有技术中所记载的往往是将中药物质形成粉末后加入到淀粉原料中,然后再进一步制备形成面条,而如此制作的面条往往因为中药粉末物质的溶解性较低而产生较差的口感。
为了克服糌粑推广难的问题,如果以糌粑作为原料制作面条将十分具有益处,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将糌粑制作成面条的相关文献报道,或者见到以糌粑作为原料的面条问世。
并且申请人在试制糌粑面条时发现,由于糌粑松散无筋的自身特点,无法成型,成品耐煮性差,易煮烂断条而失去食用面条的特性,食用时有明显的糊状感,没有韧性,口感不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桂月,未经黄桂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58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杏果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仙人掌挂面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