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享单车智能化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0154.1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8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游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7F17/00;G01C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享 单车 智能化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单车智能化识别方法,包括:采用设置在共享单车的竖梁上的水平测量仪,基于其中的气泡状态确定共享单车的竖梁是否处于竖立状态;在确定共享单车的竖梁处于竖立状态时,发出第一竖立信号,在确定共享单车的竖梁处于横躺状态时,发出第一横躺信号;在接收到第一横躺信号时,开启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在接收到第一竖立信号时,关闭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其中,在接收到第一横躺信号时,开启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在接收到第一竖立信号时,关闭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包括:使用遥感图像接收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横躺信号或第一竖立信号,开启或关闭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从遥感卫星接收到的数据为遥感图像。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7103618298,申请日:2017年05月22日,发明名称:共享单车智能化识别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享单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单车智能化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报告指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中OFO和摩拜两家企业优势比较明显,其中,OFO单车投放量最多,达到80万台,市场占有率51.2%;摩拜单车60万台,市场占有率40.1%。
报告还显示,共享单车更受年轻男性欢迎。中国共享单车用户中男性占比54.2%,女性占比45.8%。用户年龄分布中,25岁—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使用频率中,每周使用3次—4次的用户最多。
随着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其本身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有待解决。例如,由于共享单车分布过于零散,其运营商很难分配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共享单车的修理和维护,导致一些共享单车长期处于倒下的状态,这时,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会降低客户的骑行欲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智能化识别方法,采用水平检测仪检测后遥感图像分析的模式,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同时,减少使用繁琐的遥感图像进行分析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倾倒状态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尤为重要的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高精度的图像滤波处理模式,基于图像内容进行自适应的逐级滤波处理,提高了待检测的遥感图像的清晰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智能化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设置在共享单车的竖梁上的水平测量仪,基于其中的气泡状态确定共享单车的竖梁是否处于竖立状态;
在确定共享单车的竖梁处于竖立状态时,发出第一竖立信号,在确定共享单车的竖梁处于横躺状态时,发出第一横躺信号;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横躺信号时,开启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竖立信号时,关闭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
其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横躺信号时,开启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竖立信号时,关闭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包括:使用遥感图像接收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横躺信号或所述第一竖立信号,开启或关闭对遥感卫星的数据接收,从遥感卫星接收到的数据为遥感图像。
更具体地,在所述共享单车智能化识别方法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游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游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0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