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的用户感知分类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6438.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7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贺琳 |
地址: | 35000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测量 报告 数据 用户 感知 分类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的用户感知分类方法和装置。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的用户感知分类方法包括:分析用户测量报告信息形成训练数据,根据训练数据生成分类规则;将测量报告数据和S1‑MME接口数据相关联,得到测量报告信息;根据分类规则对测量报告信息进行质量判别分类,生成测量报告信息的判别分类结果;若用户的判别分类结果为质差的数量超过第一预设数量,则将用户标记为潜在投诉用户,并进行告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通过分析海量用户的测量报告进行数学建模获取分类规则,达到对用户质差通话进行自动甄别的效果,减少人工投入,并且能够针对判别分类结果对连续出现质差的用户进行告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的用户感知分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质差分析一般通过驱车测试(Drive Test,也叫路测)和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all Quality Test),通过专用的测试系统采集测试区域的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等网络相关数据。后期对采集的数据通过人工回放分析,筛选出质差问题或路段。相关技术主要是基于特定范围的测试,并依据测试系统输出的结果数据(包含表格和图形)进行人工筛查。
相关技术中的质差分析具有以下缺点:(1)一次道路测试或拨打测试需要准备测试车辆、测试设备、定位设备、测试软件一套以及相应的测试工程师和分析工程师,人力投入大。(2)驱车测试局限于车辆可通行的道路,而拨打测试同样受限于人力,因此测试分析的周期较长,范围有限。(3)现有技术基于人工分析,受限于分析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经验,通常简单的对RSRP(信号强度)、SINR(下行信噪比)等单项指标进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的用户感知分类方法和装置,能够通过分析海量用户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进行数学建模获取分类规则,达到对用户质差通话进行自动甄别的效果,减少人工投入,并且能够针对判别分类结果对连续出现质差的用户进行告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的用户感知分类方法,包括:分析用户测量报告信息形成训练数据,根据训练数据生成分类规则;将测量报告数据和S1-MME接口数据相关联,得到测量报告信息;根据分类规则对测量报告信息进行质量判别分类,生成测量报告信息的判别分类结果;若用户的判别分类结果为质差的数量超过第一预设数量,则将用户标记为潜在投诉用户,并进行告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的用户感知分类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对判别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得到判别分类准确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将验证通过的测量报告数据补充进训练数据中,以对分类规则进行修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对于判别分类结果为质差的测量报告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生成经度和纬度并投射至场景中;若场景中测量报告数据的判别分类结果为质差的数量超过第二预设数量,则将场景标记为潜在问题场景,并进行告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析用户测量报告信息形成训练数据,根据训练数据生成分类规则,包括:分析用户测量报告信息提取测试信息,并训练测试信息形成测试信息属性;根据测试信息属性对测试信息进行聚合运算,得到训练数据;根据训练数据生成分类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6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