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囊器械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2618.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王重阳;周圆圆;纪竹青;李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F2/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械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球囊器械及其使用方法,球囊包括球囊囊体、管体及接头,管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球囊囊体、接头相连;功能接头包括功能部件A、功能部件B、单向密封接头、带孔密封帽、注射管体及带孔密封接头,功能部件A的一端与接头相连,另一端与功能部件B的一侧连接,单向密封接头容置于功能部件A中,并与功能部件B的一侧插接,带孔密封帽插接于功能部件B的另一侧,注射管体的一端与功能部件A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带孔密封接头;抓钳由功能接头的带孔密封帽一端插入,膜状物套在球囊的球囊囊体上,通过抓钳夹持。本发明有效地将膜状物放置到人体腔道内,保证膜状物均匀展开与人体腔道内壁可靠和充分的贴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球囊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危害人类健康的很多重大疾病发生在人体的自然腔道内,对于隐藏在器官、骨骼等组织中的病变,通常也要利用手术器械制造出类似腔体的手术区域。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有一类是要将膜状物覆盖到腔体表面,起到支撑、修复和治疗作用;譬如不孕不育患者的人体腔道内膜损伤的修复手术,受到损伤的人体腔道内膜会出现明显的瘢痕化供血不足,造成胚胎无法在人体腔道内膜上着床,让很多妇女丧失了生育的能力,被称为世界不孕治疗的“绝症”。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对上述临床问题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利用结合干细胞或者生长因子的膜状生物材料能够有效地对破损的人体腔道内膜进行修复;但目前尚未有适合于生物膜置入的专用器械出现。临床中医生多使用尿管等已有器械进行操作,存在诸多缺点,譬如缺少可视操作、无法准确放置生物膜、生物膜无法牢靠贴附于人体腔道内壁、操作导致干细胞损失等。这些技术障碍都直接导致手术成功率低,急需适用器械改善这一状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人体自然腔道或者人工创伤产生的腔道内的修复治疗缺少适用手术器械导致手术成功率低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器械及其使用方法。该球囊器械由适应人体自然腔道或者人工创伤产生的腔道解剖形状的球囊、抓钳和功能接头构成,能够有效地将膜状物置入腔道,并在腔道内均匀扩展,实现与腔道内壁的牢靠贴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球囊器械包括球囊、膜状物、功能接头及抓钳,其中球囊包括球囊囊体、管体及接头,该管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球囊囊体、接头相连;所述功能接头包括功能部件A、功能部件B、单向密封接头、带孔密封帽、注射管体及带孔密封接头,该功能部件A的一端与所述接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功能部件B的一侧连接,所述单向密封接头容置于功能部件A中,并与所述功能部件B的一侧插接,所述带孔密封帽插接于功能部件B的另一侧,所述注射管体的一端与功能部件A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带孔密封接头;所述抓钳由功能接头的带孔密封帽一端插入,所述膜状物套在球囊的球囊囊体上,通过所述抓钳夹持;所述功能接头在手术操作完毕后由接头上拆除,更换为密封头、与所述接头连接;
所述球囊囊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管体为具有柔韧性、可盘起的中空管,所述接头上制有外螺纹;所述球囊囊体充盈后呈中间宽和厚、两端窄和薄的状态,该球囊囊体的前端设有便于钳子夹住的凹槽,所述球囊囊体在未完全充盈状态可向内凹陷,通过所述抓钳隔着球囊囊体夹闭球囊囊体外部的膜状物;
所述功能部件A为中空结构,前后两端均为靠前呈锥台状、靠后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功能部件A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接头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注射管体的一端连通于功能部件A的前端,所述单向密封接头容置于功能部件A的后端;
所述功能部件B为阶梯轴状的中空结构,前后两端均设有分别与单向密封接头和带孔密封帽插接的卡槽;
所述单向密封接头为带有弹性的中空锥台状结构,前端表面上设有切槽,或前端表面由多片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单向密封接头后端表面开有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功能部件B前端的直径;
所述带孔密封帽为带有弹性的中空圆柱状结构,前端开有直径小于所述功能部件B后端直径的孔,所述带孔密封帽的后端开有供所述抓钳插入的开孔,该开孔的直径小于抓钳的钳杆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2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堵器
- 下一篇:钉仓组件及其外科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