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蜗轮增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4726.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5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丽;范存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晓丽 |
主分类号: | F02B37/20 | 分类号: | F02B37/20;F02C6/12;F02M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蜗轮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蜗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涡轮增压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等。
发动机废气中,平均每15千克空气,消耗1千克汽油,排出200克左右一氧化碳,8克左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废气,三元催化器对废气进行处理时,因废气流速较快、三元催化器积尘等原因,无法较好的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还原,此一弊端,是现有燃油发动机普遍的问题。
现有汽车的涡流增压装置结构复杂,通过两个蜗轮分别带动进气叶轮和废气叶轮的结构,存在制造成本高、制造精度高、维护成本高、损伤概率大等缺陷。
废气中存在大量的热能,直接排放危害大气,也不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
介于现有技术诸多缺陷,本申请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废气余热再利用、废气处理、实时进气增压、废气助力增压、优化进排气系统的结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蜗轮增压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蜗轮增压器的结构,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蜗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本蜗轮增压器包括一与发动机外壳固定相连的增压壳体,所述增压壳体中转动连接有一增压轴,所述增压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增压壳体内的排气蜗轮,所述排气蜗轮包括若干叶片一,本增压器还包括一隔板,所述隔板位于增压壳体内,且包裹在排气蜗轮之外,所述隔板将增压壳体分隔为隔板内的排气腔和隔板外的进气腔,所述隔板的内壁与各叶片一的外端固定相连,所述隔板的外壁均匀连接有若干叶片二,所述叶片二的倾斜方向与叶片一的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两侧端面与增压壳体之间通过轴承相连。
增压轴悬空设置,一方面增大排气空间,使排气更加顺畅,另一方面,可以优化隔板与增压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密闭性较好的防水轴承,将隔板与增压壳体内壁之间相连,实现了排气蜗轮的固定,也实现了密封,使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采用本蜗轮增压方式,可以消除传统蜗轮增压器,通过废气带动蜗轮旋转的强制性,传统蜗轮增压器在启动过程中,废气必须带动所在蜗轮旋转,因为其废气流动方向为相切蜗轮的方向,而本蜗轮增压器,则采用直接通过的方式,较强气流则可以带动叶片一旋转,较小排气气流则对叶片一的作用力不大,废气依然可以顺畅流过,而近气方面,则可以再设置一根选择性导通的进气岐管与本蜗轮增压器的进气管并联的方式,实现优点的综合。
本增压器还包括圆形的第一缸体和圆形的第二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侧壁上均具有一扇形的缺口,所述第一缸体的缺口边缘和第二缸体的缺口边缘相连,使第一缸体的内腔和第二缸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缸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缸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挡片一,所述第二转轴上周向均匀分布有与挡片一一一对应的挡片二,两个相邻的所述挡片一和两个相邻的挡片二能够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形成密闭的废气燃烧室,主排气管连接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一侧的周壁,发动机的主排气管的出气方向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另一侧的周壁上连接有排气中间管,所述主排气管的出气方向正对排气中间管的进气方向,所述排气中间管连接一末段排气管;所述排气中间管和末段排气管均连通排气腔;每相邻两个挡片一之间设置有高压电极一,每相邻两个挡片二之间设置有高压电极二;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旋转过程中,外端相距最近的高压电极一和高压电极二能够形成击穿电火花。
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隔板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十字轴,所述增压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十字轴配合的滑槽,所述十字轴的每个轴头的端部均滚动连接有滑轮。
也就是说,增压轴可以采用悬空的方式,也可以在腾出排气通道的前提下,与增压壳体采用转动连接方式相连。
本增压器通过废气推动排气蜗轮旋转,进行进气增压,结合废气再高温下燃烧形成的推力,使废气出气压力更大,从而使进气压力更大。
在废气燃烧室密闭的瞬间,高压电极一和高压电极二处于最接近位置,此时为点火时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进排气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4是滚柱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直接采用挡片二进行进气增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晓丽,未经林晓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4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式电辅助涡轮增压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压器进气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