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同时降解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00079.2 申请日: 2017-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8034598B 公开(公告)日: 2020-04-28
发明(设计)人: 尹清强;黄玮玮;常娟;王平;李庆华;党晓伟;宋安东;王国强;刘超齐;朱群;高天增;陈志杰;卢富山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18;C12N9/00;A23L5/20;C12R1/10;C12R1/865;C12R1/23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贾颜维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同时 降解 黄曲霉 毒素 b1 玉米 赤霉烯酮 组合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同时降解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组合物。利用生物降解霉菌毒素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响应面回归设计,对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的组合条件进行优化,得出体积比达到1:1:1时,AFB1和ZEA的降解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5.49%和44.90%。之后再与黑曲霉发酵产生的霉菌毒素降解酶配伍,得到体积比达到3:2时,AFB1和ZEA降解率达到63.95%和73.51%。分别比之前单一复合益生菌降解率提高了40.58%和63.72%。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复合益生菌和黑曲霉发酵产生的霉菌毒素降解酶同时降解AFB1和ZEA两种霉菌毒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同时降解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球每年约25%的粮食和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平均2%的粮食不能食用。亚太地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饲料和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检测呈现阳性。

这些粮食和饲料原料主要被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 (ZEA)、呕吐毒素 (DON)和伏马毒素B1(FB1)污染。2003年对中国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8%、84%、77%和60%的玉米中含有T-2毒素、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且所有的玉米中均含有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90%以上的配合饲料中均含有6种以上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污染不仅引发动物的中毒、疾病与死亡,也给粮食工业和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粮食作物与饲料中检出率比较高及对人类与动物健康影响比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动物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会出现生长速度减缓,饲料利用率降低,肝脏病变、胃肠道损伤、免疫抑制等现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可在动物的肝、肾、肌肉、乳汁以及禽蛋等动物产品中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玉米赤霉烯酮则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能够与雌激素受体产生竞争结合继而表现出雌激素活性,特别是对于雌性哺乳动物而言,会影响其乳房发育、抑制排卵,生殖周期紊乱,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大多数情况下,真菌毒素对饲料和食物的污染是多种毒素的混合污染。例如,在同一种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往往同时并存。因此,一种谷物在自然条件下不大可能只受一种真菌毒素污染。即使每种原料只含有一种真菌毒素,将众多原料配合成一种饲料,那么这种饲料就含有多种不同的真菌毒素。在过去的8年里,所检测的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有72%被检测出至少有一种霉菌毒素的污染,而38%的饲料和饲料原料被检测出被多种霉菌毒素污染。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多种霉菌毒素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报道不多,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国内外科学家在制订饲料卫生标准的过程中,对霉菌毒素的限量要求往往仅能考虑单一或一类霉菌毒素的危害,而不能顾忌到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带来的联合毒性,因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霉菌毒素国内外这样的现状,如何有效地消除和降低多种霉菌毒素的污染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同时降解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组合物,包括复合益生菌和黑曲霉发酵产生的霉菌毒素降解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黑曲霉经固态发酵产生霉菌毒素降解酶;

所述霉菌毒素降解酶与生理盐水混合制成霉菌毒素降解酶液。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益生菌包括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以及嗜酸乳杆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以及嗜酸乳杆菌的体积比为1: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0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