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7706.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1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宇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港崎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G3/38 | 分类号: | A23G3/38;A23G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廖华均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休闲食品,它味道甜美,色彩绚丽,口味繁多。目前市场上的硬糖普遍为各种风味、样式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如要制作成透明状态的硬糖,则很难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在后期的存放中很容易溶化,影响产品的销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数将异麦芽酮糖醇40-50份、淀粉糖浆20-30份、椰子粉15-20份和柠檬酸2-5份混合,搅拌0.5-1小时得到混合料,再加入60-80份水,加热搅拌0.5-1.5小时制得料浆;(2)将浆料用80-100目的过滤网过滤,去除不溶物杂质;(3)将过滤后的浆料放入真空锅,然后加入10-15份干粉,搅拌均匀,加热熬制得到浓缩料浆;(4)将浓缩料浆倒入模具中,冷却至110-120℃后成型脱模得到成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1)中,所述加热温度为110-1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所述熬制温度为130-145℃。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真空锅内压力为0.35-0.45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将传统硬糖使用的蔗糖换成新型健康甜味原料异麦芽酮糖醇,并添加改善甜味和原料吸湿性、改善产品风味和感官的淀粉糖浆,经高温熬制、工艺成型后获得该防溶化硬糖,该硬糖不仅能长时间存放不易溶化,而且口感纯正,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习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数将异麦芽酮糖醇40份、淀粉糖浆20份、椰子粉15份和柠檬酸2份混合,搅拌0.5小时得到混合料,再加入60份水,加热搅拌0.5小时制得料浆,加热温度为110℃;(2)将浆料用80目的过滤网过滤,去除不溶物杂质;(3)将过滤后的浆料放入真空锅,真空锅内压力为0.35MPa,然后加入10份干粉,搅拌均匀,加热熬制得到浓缩料浆,熬制温度为130℃;(4)将浓缩料浆倒入模具中,冷却至110℃后成型脱模得到成品。
实施例2: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数将异麦芽酮糖醇45份、淀粉糖浆25份、椰子粉18份和柠檬酸3份混合,搅拌1小时得到混合料,再加入70份水,加热搅拌1小时制得料浆,加热温度为112℃;(2)将浆料用90目的过滤网过滤,去除不溶物杂质;(3)将过滤后的浆料放入真空锅,真空锅内压力为0.4MPa,然后加入12份干粉,搅拌均匀,加热熬制得到浓缩料浆,熬制温度为140℃;(4)将浓缩料浆倒入模具中,冷却至115℃后成型脱模得到成品。
实施例3:一种防溶化硬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数将异麦芽酮糖醇50份、淀粉糖浆30份、椰子粉20份和柠檬酸5份混合,搅拌1小时得到混合料,再加入80份水,加热搅拌1.5小时制得料浆,加热温度为115℃;(2)将浆料用100目的过滤网过滤,去除不溶物杂质;(3)将过滤后的浆料放入真空锅,真空锅内压力为0.45MPa,然后加入15份干粉,搅拌均匀,加热熬制得到浓缩料浆,熬制温度为145℃;(4)将浓缩料浆倒入模具中,冷却至120℃后成型脱模得到成品。
本发明将传统硬糖使用的蔗糖换成新型健康甜味原料异麦芽酮糖醇,并添加改善甜味和原料吸湿性、改善产品风味和感官的淀粉糖浆,经高温熬制、工艺成型后获得该防溶化硬糖,该硬糖不仅能长时间存放不易溶化,而且口感纯正,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习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港崎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港崎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7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