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85931.3 | 申请日: | 201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颜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2B77/13;B29C44/08;B29C44/60;B29K7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罩盖 内表层 燃油泵 结皮 油泵 汽车发动机舱 内层 内燃 硬质 隔音性能 降低噪音 双层结构 吸音功能 耐高温 中间层 软质 阻燃 模具 制作 成型 匹配 老化 | ||
1.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与燃油泵的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该燃油泵罩盖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的硬质结皮,内层为内表层为软质结皮的内表层及连接外层与内表层之间的中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为多组分聚氨酯发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为添加石墨的多组分聚氨酯发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的厚度为1~3mm,所述的内表层的厚度为0.1~0.5mm,所述的中间层的密度为120~200kg/m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两幅模具进行两步成型,采用以下步骤:
a)内层成型:将内层的发泡原料在内层成型模具中发泡成型,所述的内层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和下模匹配形成与燃油泵外表层的形状相匹配的内层空腔,成型步骤如下:
(a-1)控制下模温度为50~60℃并保温;
(a-2)控制上模温度为50~60℃并保温;
(a-3)将发泡原料分别加入高压发泡机相应的储料罐内;
(a-4)在上模喷涂水性脱模剂;
(a-5)在下模喷涂水性脱模剂;
(a-6)将储料灌内的发泡原料按比例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的发泡腔中;
(a-7)闭合上模与下模,使发泡原料在发泡腔内发泡、熟化、成型;
(a-8)打开模具,得到内表层零件坯料;
(a-9)去除内层零件坯料的飞边;
b)外层成型:将经过步骤a)成型的内层坯料装在外层成型模具的模芯上,外层的发泡原料在外层成型模具中发泡成型,外层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模芯,成型步骤如下:
(b-1)控制下模温度为45~50℃并保温;
(b-2)控制上模温度为75~85℃并保温;
(b-3)将发泡原料分别加入高压发泡机相应的储料罐内;
(b-4)在上模喷涂溶剂型脱模剂;
(b-5)在下模喷涂溶剂型脱模剂;
(b-6)在模芯上安装内层坯料;
(b-7)将储料灌内的发泡原料按比例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的发泡腔中;
(b-8)闭合上模与下模,使发泡原料在发泡腔内发泡、熟化、成型;
(b-9)打开模具,得到燃油泵罩盖零件坯料;
(b-10)将燃油泵罩盖零件坯料放入冷却定型工装,自然冷却100秒以上;
(b-11)去除燃油泵罩盖零件坯料的飞边,得到燃油泵罩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层的发泡原料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聚醚55~60wt%,异氰酸酯45~40wt%,
所述的内层的发泡原料由以下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聚醚68~73wt%,异氰酸酯32~27wt%,在聚醚中还含有8wt%的物理发泡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发泡剂为环戊烷或LBA发泡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性脱模剂以水为溶剂,有效成分为硅酮类物质,所述的溶剂型脱模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有效成分为石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7)中闭合上模与下模后,内部压力控制在0.4~0.5MPa,熟化温度为50-60℃、成型时间为120s~180s;
步骤(b-8)中闭合上模与下模后,内部压力控制在0.4~0.5MPa,熟化温度为下模45~50℃,上模75-85℃,成型时间为240s~300s。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内燃油泵罩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定型工装具有与零件坯料底面相贴合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布有散热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9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