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管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0529.6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8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卢宁波;易斌;徐晓辉;马永明;张建华;叶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达管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B23K9/16;B23K9/235;B23K10/0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焊接工艺 全位置 预制管 焊接 焊丝 人工焊接方式 消耗 工资成本 管道焊缝 焊接方式 可复制性 气体消耗 人工焊接 效率提升 循环作业 传统的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管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与传统的焊接方法相比,本发明预制管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的设备焊接方式是人工焊接方式更好,效率提升,每根管道焊缝焊接人员工资成本降低,设备焊丝消耗比人工焊接消耗成本降低,气体消耗成本降低,效率高,可以连续、循环作业,成本低。操作简单,劳动强度降低,品质稳定。可批量生产,可复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管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行业、石油管道行业、LNG模块及海洋工程等相关领域对管附件的需求存增涨趋势,对产品的品质也日益严格、高标准的要求。
目前管道焊接市场基本上是使用手工焊接或单管自动焊接的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品质稳定性相对要差,人员需求大,技能要求高,对公司的成长、发展、竞争是个瓶颈,而且有重要的四个方面达不到要求:1)交货期:产能不能满足客户交货期要求。2)品质:人工焊接难以达到稳定的产品品质要求。3)成本:人员招聘难及人员工资成本逐渐在增加。4)效率:手工焊接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市场竞争,传统的焊接工艺完全达不到现在的要求,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预制管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制管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管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焊前准备;
1)防风设备的准备;由于焊接时采用了混合气体保护,故需在保证保护气体的纯度、干燥度、流量的同时,必须配备专用的防风棚,以确保满足气体保护焊在焊接过程对风速的要求,
2)焊前检查;焊前需检查焊接电源是否接通,地线是否接触良好;检查保护气管是否完好、畅通,气瓶阀门是否打开;检查自动焊丝包装物是否完整,检查焊丝“标准号”、“牌号”是否与所选焊丝相一致。对施工中使用的保护气体(CO2,Ar)纯度进行检验,确保其纯度达到设计要求
3)焊前预热;使用环形火焰加热器进行预热,预热范围为坡口两侧各宽120mm区域,预热时要求加热均匀;预热温度应在距管口50mm处测量,8个测温点沿管口圆周均匀分布,
步骤二;焊接设备的选择及性能参数;
1)焊接设备的选择;
焊接设备选择为双头多管道自动焊接设备,焊枪选择为等离子、氩弧焊2种可调试、转换焊接方式,且焊接设备具有3个可变速动力旋转头,地导轨3条,每条地导轨装配2座可调试支撑托架,可以满足3支长管道装夹需求,并可实现连续装夹、焊接的生产作业方式,设计作业人员配置3人,
2)焊接设备的性能参数;
焊接设备尺寸长12米、宽5.5米、高2.8米;电源使用380V, 功率40KW,设备重量3000GK,管道最大装夹、焊接尺寸¢800mm,最小装夹、焊接尺寸¢50mm;X轴行程12米、Y轴行程4.7米、Z向行程为450mm;设备X轴移动速度0-10000mm/分钟,Y轴移动速度0-2500mm/分钟,Z轴移动速度0-750mm/分钟,手动移动托架10000mm/分钟,手动升降托架400mm/分钟;等离子焊接速度0-340mm/分钟,氩弧焊焊接速度0-200mm/分钟;等离子最大功率500A, 氩弧焊最大功率500A,
步骤三;焊接形式的选择包括有坡口焊接和无坡口焊接。
步骤四;焊接设备的操作步骤;
1)首先要对导航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看看导航的使用是否有效,并对导航四周的障碍物进行清理,
2)检查各个限位装置,避免出现限位装置卡死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达管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达管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