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9052.X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1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郝志龙;陈清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南湖山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保税港区加工贸易区监管大楼附***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发酵 红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红茶微波活化:将采摘后的新鲜红茶叶投至微波茶叶活化机,采用两段式流水微波活化方式,第一段微波活化的微波功率控制在25~28kW,活化温度控制在40~42℃,茶叶在第一段微波活化时间持续10~20s;第二段微波活化的微波功率控制在20~24kW,活化温度控制在48~50℃,茶叶在第二段微波活化时间持续20~30s;第一段微波活化完后立即输送至第二段微波活化,中间无间隔时间,并且在第一段微波活化和第二段微波活化均通入0.1~0.3m3/min的空气进行风干;
(2)红茶萎凋:将步骤(1)得到的红茶叶放入萎凋房,红茶叶的摊放厚度为2.6~2.8cm,在25~27℃温度下和45~47%的相对湿度下摊放4~6h,摊放后再采用加温方式萎凋4~6h,此时萎凋房的温度升至28~30℃,相对湿度下降为42~44%;
(3)红茶揉捻:将步骤(2)得到的红茶叶揉捻24~26min,并保持揉捻温度在35~40℃,揉捻时先轻压空揉2~3min,再平铺压揉1~2min,再重压旋转搓揉1~3min;
(4)碳纤维地暖发酵:将步骤(3)得到的红茶叶平铺至底部设有碳纤维地暖发酵槽,红茶叶的平铺发酵厚度为50~100cm,并在红茶叶的顶部覆盖聚酯薄膜,碳纤维地暖发酵槽的发酵温度为38~40℃,发酵时间为48~56h;
(5)烘炒提香:将步骤(4)得到的茶叶投入烘炒锅,首先在160~180℃温度甩动干炒5~7min,然后将温度降至120~130℃,继续提香10~15min得到红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第一段微波活化的微波功率控制在26kW,活化温度控制在41℃,茶叶在第一段微波活化时间持续15s;第二段微波活化的微波功率控制在22kW,活化温度控制在49℃,茶叶在第二段微波活化时间持续25s;并且在第一段微波活化和第二段微波活化均通入0.2m3/min的空气进行风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红茶叶的摊放厚度为2.7cm,在26℃温度下和46%的相对湿度下摊放5h,摊放后再采用加温方式萎凋5h,此时萎凋房的温度升至29℃,相对湿度下降为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红茶叶的平铺发酵厚度为80cm,并在红茶叶的顶部覆盖聚酯薄膜,碳纤维地暖发酵槽的发酵温度为39℃,发酵时间为5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首先在170℃温度甩动干炒6min,然后将温度降至125℃,继续提香12min得到红茶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南湖山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省南湖山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90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炒茶机
- 下一篇:具有减肥效果的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