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4510.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9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程跃;彭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03 | 分类号: | H01M50/403;H01M50/434;H01M50/417;H01M50/49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39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隔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首先,提供基体膜,将所述基体膜置于磁控溅射腔体内;然后,以低熔点的聚合物为第一靶材材料,在所述基体膜两侧表面溅射低熔点聚合物涂层;最后,以陶瓷材料为第二靶材材料,在所述聚合物涂层表面溅射陶瓷涂层。该复合隔膜厚度为19‑40μm,孔隙率为40%‑70%,平均孔径为0.1μm‑0.5μm,闭孔温度为80‑160℃,破膜温度为250‑450℃。该方法对设备要求低、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连续生产。所制备的复合隔膜具有优越的耐高温性能、热关断性能、良好的电解质润湿性及机械性能。另外,隔膜中的陶瓷涂层与基体材料黏结性能优越,无掉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热关断、高热稳定性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构成。隔膜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主要起隔绝正负极防止内部短路的作用,同时保有大量的电解质保证锂离子在隔膜中顺畅传导。现有的商用化聚烯烃多孔隔膜具有热关断性能,但是在高温下热稳定性不足,易造成电池大面积短路,引发电池热失控,进而产生电池爆炸、自燃等安全隐患。因此,为了降低动力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隔膜具有热关断性能、高温下热稳定性极高,即热关断温度与破膜温度相差大,电池使用的安全温度区间宽。
CN101794870A、CN102544414A公开了利用无机颗粒的耐高温、亲电解质性能一定程度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高温热稳定性,但所公开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不具有热关断性能。德国赢创德固赛的CN100397681C、CN1679183A、CN101425570A公开了陶瓷复合隔膜制备方法及无机涂层浆料配方,所制备的陶瓷复合隔膜高温稳定性能优越,但是隔膜也不具有热关断特性,也存在陶瓷涂层“掉粉”现象。CN103066231A公开了一种用SiO2溶胶改性聚烯烃多孔膜的方法,聚烯烃隔膜具有热关断特性,但是SiO2溶胶的加入并没有使隔膜的破膜温度大幅度提升,电池使用的安全温度区间仍然较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聚烯烃隔膜高温热稳定性差,无纺布陶瓷复合隔膜无热关断性能及陶瓷复合隔膜“掉粉”问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
1)提供基体膜,将所述基体膜置于磁控溅射腔体内;
2)以聚合物为第一靶材材料,在所述基体膜两侧表面溅射聚合物涂层;
3)以陶瓷材料为第二靶材材料,在所述聚合物涂层表面溅射陶瓷涂层。
作为本发明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将所述基体膜卷绕于磁控溅射腔体内的卷绕机上,并设置所述卷绕机转速为10~25m/min。
作为本发明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提供的所述基体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芳砜、聚丙烯腈、聚酰胺或聚醚醚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提供的所述基体膜的耐热温度范围为250-450℃,厚度为15-30μm,孔隙率为40%-70%,平均孔径为2-4μm。
作为本发明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靶材材料的溅射条件为:功率90-200W、真空度0.005Pa-1Pa、反应温度20℃-50℃。
作为本发明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合物涂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氧乙烯、聚乙二醇或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聚合物涂层厚度为2-5μm,熔点为80-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