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尖瓣停放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2783.3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P·A·思朋斯;L·H·汤普金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特拉尔维尔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A61B17/064;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永伟;丁秀云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固件 二尖瓣 假体瓣膜 停放装置 假体 褶皱 二尖瓣位置 支架状结构 组织锚固件 微创手术 螺旋状 盘卷 停放 心脏 关联 | ||
本发明的名称为二尖瓣停放装置、系统和方法。与放置用于假体二尖瓣(120)的停放部或锚固件(72)相关联的各种系统、装置和方法。锚固件(72)可采取螺旋状锚固件的形式,其具有多重盘卷(104、108)和/或支架状结构。各种方法包括不同级别的微创手术,其用于将假体瓣膜锚固件(72)和假体瓣膜(120)以及用于褶皱或其他目的的组织锚固件递送到心脏(14)中的二尖瓣位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二尖瓣停放装置、系统和方法”、申请号为“201380016557.8”、申请日为2013年1月31日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下述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于2012年11月2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796,964的美国临时申请(待审);于2012年9月27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744,468的美国临时申请(待审);于2012年5月3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687,898的美国临时申请(待审);于2012年1月3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592,796的美国临时申请(待审);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特此通过援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有关心脏瓣膜的医疗手段和装置,诸如置换技术和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心脏瓣膜的置换。
背景技术
已知二尖瓣的并发症导致致命的心脏衰竭,其中二尖瓣控制血液从人体心脏的左心房流入到左心室。在发达国家中,瓣膜性心脏疾病的最常见形式之一是二尖瓣渗漏,也已知为二尖瓣反流,其特征为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二尖瓣异常渗漏并返流到左心房内。当二尖瓣的小叶在多次梗死、自发性和高血压心肌病之后不再正确地接触或闭合时,上述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疾病,其中左心室增大,且小叶和腱索异常,诸如由变性疾病所导致的那些。
除了二尖瓣反流之外,二尖瓣变窄或狭窄最经常的原因是风湿性疾病。虽然在发达国家中这种疾病事实上已被消除,但在生活水平不高的地方仍是常见的。
类似于二尖瓣的并发症是主动脉瓣的并发症,主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左心室流入到主动脉内。例如,许多老年患者患有主动脉瓣狭窄。从历史上来看,传统的治疗是由大型心脏直视手术完成瓣膜置换。该手术由于其是如此的高度侵入性的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康复。幸运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里在用导管手术代替该心脏直视手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导管手术可快速地进行而无需手术切口,或无需在心脏停止时支持循环的心肺机。使用导管,瓣膜被安装在支架或支架状结构上,其被压缩并通过血管递送到心脏。支架然后扩展并且瓣膜开始起作用。病变瓣膜不被去除,而是由包含新瓣膜的支架压碎或变形。变形后的组织用于帮助锚固新的假体瓣膜。
瓣膜的递送可从动脉来完成,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到患者中的动脉内。最常见的是上述从股动脉和髂动脉可被插入导管的腹股沟来完成。也可利用肩部区域,其中也可进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从该手术康复是非常快速的。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采用纯粹的导管手术。在一些情况下,动脉太小而不允许导管通过到达心脏或动脉病变严重或过于弯曲。在这些情况下,外科医生可切开小的胸部切口(开胸),然后将这些基于导管的装置直接置入到心脏内。通常情况下,在左心室心尖内进行荷包缝合,将递送系统放置通过心脏的心尖。然后将瓣膜递送到其最终位置内。这些递送系统也可用于从主动脉本身进入到主动脉瓣内。一些外科医生在直视手术时直接将主动脉瓣递送系统引入到主动脉中。瓣膜可显著地变化。存在通常为支架形式的安装结构。假体小叶承载于位于安装和保持结构上的支架内侧。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小叶由在传统手术瓣膜中使用的生物材料制成。瓣膜可以是取自动物的真正心脏瓣膜组织或更通常的情况是小叶由取自牛、猪或马的心包组织制成。这些小叶被处理以便降低其免疫原性并提高其耐用性。为了该目的已经开发了许多组织处理技术。在将来,生物工程化的组织,或聚合物或其它非生物材料可用于瓣膜小叶。所有这些可并入到在本公开中所述的本发明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特拉尔维尔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米特拉尔维尔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2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创面原位细胞移植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带按摩功能的肩颈矫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