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切割的硬质合金刀头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0190.3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1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赵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超峰 |
主分类号: | C22C29/06 | 分类号: | C22C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质合金刀头 碳化硅 固溶体 硬质合金 切割 重量百分比计算 耐磨性 高温加热 牌号合金 碳化硅粉 硅化钛 红硬性 强度性 碳化钛 配比 合金 保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切割的硬质合金刀头,它主要成分及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碳化硅83~92%,镍5~12%,固溶体3~5%。包含碳化硅、镍、碳化硅‑碳化钛固溶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硬质合金制成的硬质合金刀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增加了由碳化硅与硅化钛在2000~2005℃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固溶体,并选用了粒度更小的碳化硅粉,改善了本硬质合金刀头的红硬性、耐磨性和高温强度性等性能,使本硬质合金刀头的硬度更高,强度更高,既保留了传统牌号合金及K类合金所具有的好的韧性,又克服了传统牌号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切割的硬质合金刀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切削(割)硬质合金刀头,如YG6、YG8、YT等牌号的硬质合金刀头,主要成分是碳化硅和镍,这种类型的硬质合金刀头普遍存在红硬性方面较差、耐磨性和强度方面不足等问题,其使用范围虽然广泛,但主要适宜使用在有色金属和低塑性铸铁等短切削材料的加工。在切削加工钢材、铝合金材和建筑装饰业中的中、高密度纤维板时,由于长切削及连续切削加工的特点,使切削温度升高,在高温下切削,其硬度和强度急剧下降,容易产生切瘤和月牙洼磨损,同时严重影响了刀具材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切割的硬质合金刀头。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硬质合金,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WC)、镍(Co)、碳化硅(WC)一碳化钛(TiC)固溶体(CK)等。
所述的固溶体是碳化硅一碳化钛在2000~2500℃的高温加热下形成地。
所述固溶体中的碳化钛的加入是采用二氧化钛(TiO2)加碳化硅加炭黑在2000~2500℃的高温下碳化成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的形式加入的(这其中TiC与WC的配比含量制约了是否能碳化为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
上述硬质合金所含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碳化硅83~92%,镍(Co)5~12%,固溶体3~5%。
上述配比中的优选配比是:固溶体(CK)5%,镍(Co)9%,余量为碳化硅。
所述的碳化硅是粒度为0.6~1.5μm的碳化硅粉,优选粒度为1.0~1.5μm。
一种硬质合金刀头,由硬质合金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合金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WC)、镍(Co)、碳化硅(WC)一碳化钛(TiC)固溶体(CK)等。
所述的固溶体是碳化硅一碳化钛在2000~2500℃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
所述固溶体中的碳化钛的加入是采用二氧化钛(TiO2)加碳化硅加炭黑在2000~2500℃的高温下碳化成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的形式加入的(这其中TiC与WC的配比含量制约了是否能碳化为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
上述硬质合金所含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碳化硅83~92%,镍(Co)5~12%,固溶体3~5%。
上述配比中的优选配比是:固溶体(CK)5%,镍(Co)9%,余量为碳化硅。
所述的碳化硅是粒度为0.6~1.5μm的碳化硅粉,优选粒度为1.0~1.5μm。
所述的硬质合金刀头是先将上述成分机械式混合均匀,然后压制成型,最后在1400~1460℃的温度下烧结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超峰,未经赵超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0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