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7955.8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祁陵;杨智凌;胡阳林;孙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铁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B62D65/00;B60S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气动 轮对 转盘 自动 转向 控制 用转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轮对生产与检修企业轮对转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轮对生产和检修企业在铁路轮对通过生产和检修线换向时,使用的转盘有电动转盘,气动转盘(亦称转镐)。电动转盘价格较高,维修成本也较高;气动转盘直接从车轴中部顶起轮对进行手工或者自动换向。不适合带齿轮箱、制动盘的轮对以及客车城轨及动车段车辆轮对的检修,同时因为转镐高出地面,影响车间整体美感和安全生产,正逐步被使用企业淘汰,在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的设计中转筒的设计为核心技术,转筒设计的优化将最大化的减少各种电动气动装置的使用,进而简化装置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通过对转筒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整体装置的复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包括筒柱,所述筒柱的周侧开有至少两个槽道,所述槽道包括第一槽道、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第一槽道和第三槽道通过第二槽道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设有两条,所述槽道呈“U”形,两所述槽道关于筒柱所在中心轴旋转对称。其中,所述第一槽道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槽道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125°~165°;其中,所述第二槽道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三槽道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25°~65°;所述槽道内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为180°。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设有两条,所述第二槽道呈弧形,所述第一槽道和第三槽道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道的槽孔和第三槽道的槽孔位置上相互垂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转筒上开有限位行程槽道,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并且根据转筒转动的角度,通过槽道的个数进行控制,灵活多变,增加转筒的适用范围。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U”型槽道筒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U”型槽道筒柱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弧形槽道筒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弧形槽道筒柱展开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筒柱,2-槽道,201-第一槽道,202-第二槽道,203-第三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包括筒柱1,
筒柱1的周侧开有至少两个槽道2,通过举升限位使得筒柱1做不同角度的转动,槽道2包括第一槽道201、第二槽道202和第三槽道203;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2通过第二槽道203贯通。
其中,槽道2设有两条,槽道2呈“U”形,两槽道2关于筒柱1所在中心轴旋转对称。
其中,第一槽道201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槽道202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125°~165°;
其中,第二槽道202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三槽道203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25°~65°;
槽道2内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为180°。
其中,槽道2设有两条,第二槽道202呈弧形,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3长度相等。
其中,第一槽道201的槽孔和第三槽道203的槽孔位置上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铁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铁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9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全抛釉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药业用液体储药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