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1879.1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4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陈宝;郭文伯;李刚强;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远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机动车 尾气 遥感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双向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所述双向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包含水平固定式遥感检测主机、反射器、全景相机、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水平固定式遥感检测主机和反射器相对设置在机动车道路两侧,全景相机、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固定设置在机动车上方龙门杆上,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设置方向相反并且分别对应双向机动车道,水平固定式遥感检测主机包含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法污染气体检测单元、不透光烟度检测单元、车牌自动识别记录单元、道路路况识别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和遥感检测区域监控单元,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为水平固定式遥感检测主机的控制核心用于处理各检测单元产生的数据结果并控制各个单元的协同操作,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法污染气体检测单元与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连接用于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污染物气体分析处理,不透光烟度检测单元与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机动车尾气的不透光性,车牌自动识别记录单元与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连接用于对过检车辆的车牌号码进行识别处理,道路路况识别单元与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连接用于判断道路路况是否适合进行车辆尾气遥感检测,数据处理单元与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连接用于各检测单元产生的数据结果的处理,遥感检测区域监控单元与电子学控制和数据中心单元连接用于检测遥感检测区域以及车辆监测区域的车辆行驶状况,全景相机覆盖区域为龙门杆正下方覆盖正反机动车道的长方形虚拟线圈,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覆盖区域为覆盖单向机动车道的长方形虚拟线圈,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设置摄像机的虚拟线圈划定监测区域,车辆正常行驶触及摄像头实时监控的虚拟线圈边缘,从而获取到有车辆进入监测区域的信息,并将有车辆驶入监测区域的信号发送至电子学控制单元;
步骤二:通过设置全景摄像机的虚拟线圈划定遥感检测区域,对遥感检测区域进行实时图像采集,通过虚拟线圈被切割的技术判断车辆驶入和驶出监测或检测区域,对遥感检测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并将车辆驶入或驶出的信号发送至电子学控制单元;
步骤三: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分别对正向车道和反向车道的监测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同一时刻只检测到一辆车进入监测区域,遥感监测区域监控单元将发送开始检测信号给电子学控制单元,由电子学控制单元协调控制检测单元进行检测;
步骤四: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同时识别监测区域有多辆车辆驶入,系统发送不检测信号,本次过车不进行检测;
所述步骤三中同一时刻只检测到一辆车进入监测区域具体过程为:
1)若正向车道通过的唯一车辆正常通过遥感检测区域完成检测,在该车辆遥感检测过程中,第二摄像机的监测区域没有检测到其他车辆驶入,则系统确认正向车道的唯一车辆检测完成,检测数据有效,同时进入下一次检测处理;
2)若正向车道通过的唯一车辆进入遥感检测区域,正向的车辆遥感检测未完成前,第二摄像机的监测区域监测到有车辆驶入:a,全景相机未识别到遥感检测区域反向车道有车辆进入,则系统确认本次正向车道通过的唯一车辆遥感检测有效;b,全景相机识别到遥感检测区域反向车道有车辆进入,则系统确认本次正向车道通过的唯一车辆遥感检测无效;
c,若正向车道的车辆和反向车道的车辆同时进入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的监测区域,双向行驶车辆对检测光路遮挡,系统发送不检测信号,本次过车不进行检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向行驶的车辆进入遥感检测区域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s,双方车辆尾气在遥感检测区域还未完全扩散,遥感监测系统对检测数据自动判定无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远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远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18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