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进水弯管的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1125.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4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嘉萌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4 | 分类号: | B22C9/24;C22C21/00;C22C1/02;C22F1/04;C23C18/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20 重庆市合川区土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进水 弯管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进水弯管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原料分别置入熔炼炉内,并分别在1000‑13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融化,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再次置入熔炼炉内,并在1200‑14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再次融化,将混合溶液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形成浇注液,选取进水管模具,并对进水管模具清洗后,在200‑3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10‑20min,将形成的浇注液浇注至进水管模具内,将进水管模具通过风机进行冷却,待其初步成型后,取出,并利用折弯机将其折弯,然后将其置于冷却水内,并形成初步的进水弯管。本发明能够改善进水弯管的内部组织形态,从而增强进水弯管对冷水以及热水的适应能力,提高进水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进水弯管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车代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方式,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其汽车逐渐走进每家每户,而汽车结构主要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以及车身,其中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其周围围绕着许多零件,进水弯管就是其中之一,现有技术中的弯管在长时间使用后,时常会因为受热不均,从而发生损坏,若是不能够及时发现,则会对发动机造成影响,严重的话会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进水弯管的成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进水弯管的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进水弯管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铝块、铜块、锌块、镍块、锰块、钛块、镉块以及铁块为原料,并分别对上述原料进行多次清洗,烘干后,备用;
S2:将S1中的各原料分别置入熔炼炉内,并分别在1000-13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融化,待其完全融化后,然后各溶液同时注入耐高温的混合搅拌器内,并在溶液进行混合,完成后,形成混合溶液,备用;
S3:将S2中的混合溶液再次置入熔炼炉内,并在1200-14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再次融化,融化时间为20-40min,完成后,将混合溶液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从而除去混合溶液内的杂质,形成浇注液;
S4:选取进水管模具,并对进水管模具清洗后,在200-3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10-20min,然后将其内表面喷涂一层脱模剂;
S5:将S3中形成的浇注液浇注至S4中的进水管模具内,且浇注速度为10-20ml/s,完成浇注后,将进水管模具通过风机进行冷却,待其初步成型后,取出,并利用折弯机将其折弯,然后将其置于冷却水内,快速降温,并形成初步的进水弯管;
S6:并对S5中形成的进水弯管在550-7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且热处理的时间为3-6min,待其温度恢复至常温后,在进水弯管两端焊接连接头;
S7:对其表面多出的边角进行修理,然后经过打磨抛光后,检测进水弯管的抗压强度以及内部组织形态,然后对其内部以及表面喷涂涂层,完成后,即为汽车进水弯管。
优选的,在S1中的铝块、铜块、锌块、镍块、锰块、钛块、镉块以及铁块的重量比为5∶1∶1:1∶1∶0.2∶0.2∶0.2。
优选的,在S2中熔炼炉在使用前,需对其内部进行多次清洗,以除去熔炼炉内部残留的杂质,然后将熔炼炉内部在300-5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且预热时间为12-16min。
优选的,在S2中对进水弯管进行热处理后,需将进水弯管放置在表面处理液内进行浸泡,且浸泡时间30-50min.
优选的,所述表面处理液具体为酒石酸钾钠、焦磷酸钾、镀锌溶液以及亚硝酸的混合液,且酒石酸钾钠、焦磷酸钾、镀锌溶液以及亚硝酸的摩尔质量比为2∶1∶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嘉萌鸿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嘉萌鸿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1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