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的对讲信号处理方法、电路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8855.0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5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米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对讲 信号 处理 方法 电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的对讲信号处理方法、电路及移动终端。该对讲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设有分集天线和对讲天线的移动终端,所述对讲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将所述分集天线调谐到与对讲频段匹配的天线状态;根据所述分集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和所述对讲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得到目标对讲信号,其中,所述目标对讲信号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对讲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的信噪比。为了增加传输距离和扩大对讲通话范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接收非对讲信号的分集天线复用为对讲天线的分集天线,使其接收对讲信号,增加了对讲信号的接收通路,进而提高了对讲信号的接收灵敏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加发送对讲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方式所带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对讲信号处理方法、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对讲功能的移动终端(如手机)手机获得了广泛关注。该移动终端由于既能够支持普通通话,又能够支持对讲功能,从而实现一机两用,提高了手机的实用性,应用日益广泛。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移动终端的对讲功能,可采用应用软件与移动终端相结合的方案。该方案中,预先在移动终端中安装对讲应用,当用户需要使用对讲功能时,操作该对讲应用,通过网络传输对讲信号,以实现对讲。但是,该方案必须依赖网络,在无网络环境或网络占用率较高的场景下,则无法应用对讲功能。因此,目前还存在第二种方案,该方案中,移动终端内置对讲接收电路和对讲发射电路,该对讲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对讲信号,对讲发射电路用于发射对讲信号,通过对讲接收电路和对讲发射电路即可实现手机的对讲功能,而无需依赖网络。
但是,发明人在本申请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通过对讲接收电路进行对讲时,对讲信号为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障碍物(如建筑物和树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对讲信号被削弱,造成通路衰减,通话质量下降,从而使得传输距离变短,缩小了对讲通话范围。而目前为了解决对讲通话范围缩小的问题,通常的做法为增加对讲信号的发送端的发射功率,但是这会导致发送对讲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而移动终端的电池容量通常是固定的,增加移动终端的功耗必然会减少移动终端的工作时长,甚至会产生杂波,干扰到移动终端中其他设备(例如显示屏和摄像头等)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讲接收电路和对讲发射器进行对讲时,为了解决对讲通话范围缩小的问题,会增加对讲信号发送端的发射功率,但是这会导致发送对讲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从而减少移动终端的工作时长,甚至产生杂波,影响移动终端中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的对讲信号处理方法、电路及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的对讲信号处理方法,所述移动终端中设有对讲天线和用于接收非对讲信号的分集天线,所述对讲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将所述分集天线调谐到与对讲频段匹配的天线状态;
根据所述分集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和所述对讲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得到目标对讲信号,其中,所述目标对讲信号的信噪比大于所述对讲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的信噪比。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分集天线调谐到与对讲频段匹配的天线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所述移动终端中主集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将所述分集天线调谐到与对讲频段匹配的天线状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分集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和所述对讲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得到目标对讲信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最大比合并的方式合成所述分集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和所述对讲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以得到目标对讲信号。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分集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和所述对讲天线接收的对讲信号,得到目标对讲信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