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弱磁激励的钢丝绳探伤装置和探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0206.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1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聚伟;郑鹏博;谭孝江;陈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励 钢丝绳 探伤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弱磁激励的钢丝绳探伤装置和探伤方法,钢丝绳探伤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励磁部分和漏磁信号检测部分;励磁部分包括两个励磁单元,分别用于设置在待测钢丝绳的两端;漏磁信号检测部分设有用于供待测钢丝绳穿过并沿钢丝绳移动的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上设置有第一设定数量的磁感应传感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励磁部分与漏磁信号检测部分分体设置,当需要对钢丝绳进行探测时,将两个励磁部分被的励磁单元分别设置在待测钢丝绳的两端,不需要移动励磁单元,只需要移动漏磁信号检测部分即可对钢丝绳进行检测,从而解决钢丝绳探伤装置由于质量大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丝绳探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弱磁激励的钢丝绳探伤装置和探伤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旅游业、煤矿业、船舶业以及日常起重装吊通常采用钢丝绳作为牵引、承重以及连接部件。钢丝绳长时间大负荷使用易产生断丝、松丝、磨损损伤,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会导致钢丝绳腐蚀径缩,承载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危及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因此实时地监测钢丝绳损伤情况预测实现钢丝绳快速无损自动化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钢丝绳损伤检测技术领域应用较多,最常用的是电磁检测法。基于电磁的钢丝绳无损检测从磁化角度来可大致分为两类,即线圈磁化和永磁体激励磁化两种。采用线圈磁化检测装置通常将线圈绕制为两个鞍形线圈,通过调节线圈中电流大小来产生不同的磁场强度。同时用主磁通法或是磁通门对钢丝绳表面漏磁进行采集,可以基本实现表面损伤的位置和损伤情况的定量检测。但是该法由于采用周向磁场加和的方式,获取的是一维信号,从而周向磁场分布信号必然缺失,尤其对于集中缺陷和分散缺陷的检测识别有较大影响。
使用永磁铁作为激励源的检测装置大多采用大量磁铁,制作成马鞍形,再以导磁体进行聚磁将钢丝绳磁化至饱和,当钢丝绳出现损伤时,损伤处将会产生漏磁场,如图1所示。这种测试方法测试时,测试装置需要沿着待测钢丝绳来回移动,但是所用的测试装置通常包括作为激励源的永磁铁和用于检测漏磁信号的检测装置,由于永磁铁的质量比较大,使得励磁装置笨重,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弱磁激励的钢丝绳探伤装置和探伤方法,用于解决钢丝绳探伤装置由于质量大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装置方案1:一种弱磁激励的钢丝绳探伤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励磁部分和漏磁信号检测部分;
励磁部分包括两个励磁单元,分别用于设置在待测钢丝绳的两端;漏磁信号检测部分设有用于供待测钢丝绳穿过并沿钢丝绳移动的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上设置有第一设定数量的磁感应传感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励磁部分与漏磁信号检测部分分体设置,当需要对钢丝绳进行探测时,将两个励磁部分被的励磁单元分别设置在待测钢丝绳的两端,不需要移动励磁单元,只需要移动漏磁信号检测部分即可对钢丝绳进行检测,从而解决钢丝绳探伤装置由于质量大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装置方案2:在装置方案1的基础上,还包括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漏磁信号检测部分中各磁感应传感器的输出端。
设置主控模块,能够对检测到的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得到检测结果。
装置方案3:在装置方案1或2的基础上,各励磁单元均包括第二设定数量的磁性元件,其中第一磁单元中各磁性元件N极的方向相同或者均指向同一点,第二励磁单元中各磁性元件S极的方向相同或者均指向同一点。
装置方案4:在装置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各励磁单元中的磁性元件为永磁铁或励磁线圈。
装置方案5:在装置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检测通道上设置有检测环,各磁感应传感器在检测环上沿检测通道的轴线周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0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