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二芳基乙炔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5784.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齐;任丽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5/54 | 分类号: | C07C15/54;C07C1/26;C07C25/24;C07C17/23;C07C43/215;C07C41/24;C07C22/08;C07C255/50;C07C253/30;C07C49/796;C07C45/65;C07C69/76;C07C67/317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二芳基 乙炔 化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芳基乙炔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背景技术
二芳基乙炔类化合物如下式所示。含有碳-碳叁键官能团的炔烃由于其线性刚性结构和富含π电子的结构特点,在药物及光电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有机合成中,碳-碳叁键的形成有不同的方法,可分为由从已有的官能团转化为碳-碳叁键和直接构筑碳-碳叁键。
消除反应是一种获得碳-碳重键的重要策略。通过消除反应可以碳-碳单键或碳-碳双键为前体得到碳-碳叁键。很多消除反应可以用于制备芳香基团取代的炔烃(Chem.Rev.2006,106,5387-5412)。其中,脱卤反应是制备碳-碳叁键的一种普遍的方法,如邻位双卤代化合物脱除卤素(Syn.Stutt.1981,11,879-880,J.Org.Chem.2005,70,8621-8624;J.Am.Chem.Soc.2011,133,19274-19277)可以获得碳-碳叁键。磷试剂,如β-酮叶立德,α-卤代叶立德,重氮甲基膦酸酯,卤代甲基膦酸酯和烯醇磷酸酯的热分解反应(Syn.Stutt.2000,185-213)是也制备碳-碳叁键的有效方法。Fritsch-Buttenberg-Wiechell重排(Chem.Eur.J.2003,9,2542-2550)是以炔基取代的三溴烯烃为前体制备多炔结构的有价值的合成方法。该重排反应的条件相当苛刻,反应条件使得该反应不能与许多官能团相容。上述反应都是在已有碳-碳骨架和官能团的基础上进行转化。
炔烃的复分解反应(Alkyne metathesis)是通过已有叁键的断裂和重组产生新的叁键的过程。严格地讲,没有形成额外的碳-碳叁键,而且还浪费了一个碳-碳叁键。用于炔烃复分解催化剂主要有三个体系,即Mortreux体系,Schrock体系和Cummins–Fürstner–Moore体系。Mortreux体系由Mo(CO)6/苯酚或其衍生物两个组分组成(J.Chem.Soc.Chem.Comm.1974,(19),786-787;J.Mol.Catal.1976,1,(2),101-109)。该催化体系需要在高温下反应,官能团耐受性差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的适用性。由于该体系采用商业化试剂、催化剂稳定性好、操作简单,这种经典催化剂仍然被广泛使用。Schrock型催化剂是高氧化态钼或钨的烷基卡巴络合物(J.Mol.Catal.1982,15,(1-2)75-79)。其中,新戊炔基钨配合物Me3C≡CW(OCMe3)3是最广泛使用的催化剂,有许多应用报道。该体系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大的催化剂用量。Cummin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结构为Mo{NR(Ar)}3的三亚胺钼(III)化合物,其能够断裂氮分子中的氮-氮叁键(Science 1995,268,861-863)。基于这一发现,Moore在用酚或二氧化硅处理上述化合物后,可分离出如EtC≡Mo{N(t-Bu)Ar}3,能够有效地催化炔烃复分解反应(Chem.Commun.2003,832-833)。Cummins报道以Mo(H)(η2-Me2CNAr){N(i-Pr)Ar}为前体合成亚苄基钼络合物,可以在室温和低用量的条件下催化炔烃易位反应(Organometallics 2003,22,3351-3353)。
表一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催化的三卤代甲苯的偶合反应
1.Syn.Stutt.1995,133-135 2.Chem Pharm Bull 1984,32,1840-1853;3.J.Organomet.Chem.1990,390,275-292;4.Chem.Ber.Recl.1997,130,1175-1187;5.Angew.Chem.Int.Ed.2007,46,1719-1722;6.J.Organomet.Chem.1990,381,29-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5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