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和此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1153.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1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米川侑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鹭超;米川寿夫 |
主分类号: | C12N11/02 | 分类号: | C12N11/02;C02F3/34;B01D53/84;C09K17/14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微生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和此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包括有机固定载体以及固着在有机固定载体上的微生物,有机固定载体包括质量分数为5~100%的碳化棉布。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微生物固定载体中加入碳化棉布,具有微生物固着所需要的空隙,能够促进微生物的固着及旺盛繁殖。同时,具有足够的吸水性和保水性,保证微生物的旺盛繁殖。此外,碳化棉布具有容易分解、成本低等优点。可以作为堆肥的肥料、土壤改良剂、发酵开始/促进剂、除臭剂、废水净化剂、浴池净化剂、河川/湖泊净化剂以及空气净化剂等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和此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的加快,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水体和土壤污染严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求低成本、低能耗的污染处理技术。微生物在去除污染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生物降解被视为相对有效、经济节能的污染处理技术,特别是在水处理方面。传统微生物在处理污水时,通常直接将微生物接种在待处理的污水中,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吸收、代谢将污染物质浓度降低,但是由于环境因素、竞争作用和易流失等原因,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将微生物进行固定化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的处理效果。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和方法,将游离的生物定位于限定区域,能够纯化和保持高效菌种。
发明人研究发现,以往的微生物固定载体材料,一般仅使用稻壳、米糠、锯末等有机物,又或者是通过化学交联等方法固定微生物。使用稻壳等有机物作为固定载体时,存在(1)吸水性及保水性不足;(2)微生物固着所需的空隙部分不足,导致微生物繁殖出现好氧性及厌氧性平衡不良,导致发酵培养时间过长;(3)堆肥或污染处理效果差。而通过交联反应固定微生物,可能导致试剂污染、损伤微生物机体、固定载体无法分解造成蓄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此固定化微生物通过他碳化棉布对微生物进行固定,使其具有充分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培养发酵性良好,且易于分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以有机固定载体浸入到微生物培养后发酵培养制得固定化微生物,方法简单,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在制备污水净化剂、除臭剂、土壤改良剂、河川/湖泊净化剂或空气净化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包括有机固定载体以及固着在有机固定载体上的微生物,有机固定载体包括质量分数为5~100%的碳化棉布。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有机固定载体浸入到含有微生物的培养液中,经过发酵培养得到固定化微生物。
本发明提出上述的固定化微生物在制备污水净化剂、除臭剂、土壤改良剂、河川/湖泊净化剂或空气净化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化微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有益效果是:
在微生物固定载体中加入碳化棉布,碳化棉布具有独特的构造特征,其特殊的网状纤维结构具有微生物固着所需要的空隙,能够促进微生物的固着及旺盛繁殖。同时,用碳化棉布对微生物进行固定,能够保证固定化微生物具有足够的吸水性和保水性,保证微生物的旺盛繁殖。此外,碳化棉布具有容易分解、成本低等优点,应用于污水净化剂等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残留蓄积的问题。通过将有机固定载体浸入到为微生物的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培养从而得到固定化微生物,在发酵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固着良好,且不会造成机体损伤,微生物的活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鹭超;米川寿夫,未经郭鹭超;米川寿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1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