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纤维板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0026.3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蒋世芬;李先强;周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世芬 |
主分类号: | B27N3/12 | 分类号: | B27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559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纤维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板的制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以竹片为原料制作板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竹亚科(Bambusoideae)的总称,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为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已知全球约有150属,1225种。竹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纬46度至南纬47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世界上除了欧洲大陆以外,其他各大洲均可发现第四次冰川时期的乡土竹种。
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色彩缤纷,千姿百态。凤尾竹,枝叶挺秀细长;琴丝竹,在金黄色的枝干上镶有碧绿的线条;湘妃竹,枝干上生有花斑,青秀婀娜;斑叶苦竹,在叶片上生有斑白图案;紫竹、黄竹、赤竹,其枝干分别带有紫色、黄色和紫红色;花身竹,在绿色的竹竿上镶有黄色的线条;佛肚竹,枝干短粗,并向外凸出,好似罗汉的大肚子。此外,还有龙鳞竹、碧玉竹、鸡爪竹等,也是竹中的珍稀品种。
竹子吸水量大,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些竹子,不仅可美化环境,而且在夏季非常阴凉。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说明竹子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板材,一般指厚度在2毫米以上的软质平面材料和厚度在0.5毫米以上的硬质平面材料。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
板材产品外形扁平,宽厚比大,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也很大 板材(10张),这种外形特点带来其使用上的特点:(1)表面积大,故包容覆盖能力强,在化工、容器、建筑、金属制品、金属结构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2)可任意剪裁、弯曲、冲压、焊接、制成各种制品构件,使用灵活方便,在汽车、航空、造船及拖拉机制造等部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可弯曲、焊接成各类复杂断面的型钢、钢管、大型工字钢、槽钢等结构件,故称为“万能钢材”。
板材的最早是木工用的实木板,用做打制家具或其他生活设施,在科技发展的现今板材的定义很广泛,在家具制造、建筑业、加工业等都有不同材质的板材。
细木工板的中间是以天然木条粘合而成的芯,两面粘上很薄的木皮,是装修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可以做家具和包木门及门套、暖气罩、窗帘盒等,其防水性能好。在挑选时,看它的内部木材,不宜过碎,木材之间缝隙在3mm左右的细木工板为宜。由于表面露出的木纹不美观,很少直接刷漆,通常要贴饰面三合板。用其制作的家具等木器要经过用胶粘板和刷漆两道工序,造价要高一些。
这是一种新兴的实木材料,采用优质进口大径原木精深加工而成,像手指一样交错拼接的木板。由于工艺不同,这种板的环保性能优越,是细木工板允许含甲醛量的1/8。从另一方面看,这种由美国云杉等实木制作的板材可以直接上色、刷漆,要比细木工板省去一道工序。
顾名思义,实木板就是采用完整的木材制成的木板材。这些板材坚固耐用、纹路自然,是装修中优中之选。但由于此类板材造价高,而且施工工艺要求高,在装修中使用反而并不多。实木板一般按照板材实质名称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除了地板和门扇会使用实木板外,一般我们所使用的板材都是人工加工出来的人造板。
夹板,也称胶合板、行内俗称细芯板。由三层或多层一毫米厚的单板或薄板胶贴热压制而成。是目前手工制作家具最为常用的材料。夹板一般分为3厘板、5厘板、9厘板、12厘板、15厘板和18厘板六种规格(1厘即为1mm)。
三聚氰胺板,全称是三聚氰胺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是一种墙面装饰材料。其制造过程是将带有不同颜色或纹理的纸放入三聚氰胺树脂胶粘剂中浸泡,然后干燥到一定固化程度,将其铺装在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或硬质纤维板表面,经热压而成的装饰板。
木塑板材是采用热熔塑胶,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作为胶粘剂,用木质粉料如木材、农植物秸杆、农植物壳类物粉料为填充料,通过先进的工艺设备生产出的高科技产品。其制品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维卡软化温度均达到或优于国际先进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一些粉料性板材容易遇水分易于泡发变形的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以竹子为原料的板材制作技术,竹纤维板制作方法,制作的板材不易变形,稳定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世芬,未经蒋世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模板(5)
- 下一篇:一种秸秆颗粒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