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OS型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7266.2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同同;柏松;黄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9/8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os 器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S型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MOS器件包括外延层,位于外延层上方的台面,位于外延层上方并分布于台面两侧的阱区域,刻蚀阱区域得到槽区域,在所得槽区域内外延生长得到源区域,在台面上方依次生长栅氧化层和栅极,在阱区域上方设置源极,外延层下方设置漏极。该MOS器件仅通过外延工艺和CMP工艺形成阱区域和源区域,而不需要离子注入工艺来进行阱和源区域的制造,可以降低离子注入带来的晶格损伤,可以精准的控制阱区域和源区域的掺杂浓度等,可以使得沟道的长度不再受光刻精度的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MOS型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MOS型器件结构有着栅极控制电路简单、开启时间和关断时间较短等优点,使得MOS型器件极大的利于电路的集成。MOS型器件的阱区域和源极区域通常是由离子注入等工艺来完成的。离子注入需要极大的能量,会对材料的晶格造成损伤。尽管可以通过高温退火等工艺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是会留下永久性的晶格损伤。另外离子注入工艺的要求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离子注入形成阱区域和源极区域对材料晶格造成的损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MOS型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离子注入工艺,仅仅用外延和刻蚀等工艺可以制造出MOS型器件的阱区域和源极区域。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MOS型器件,包括外延层,位于外延层上方的台面,位于外延层上方并分布于台面两侧的阱区域,刻蚀阱区域得到槽区域,在所得槽区域内外延生长得到源区域,在台面上方依次生长栅氧化层和栅极,在阱区域上方设置源极,外延层下方设置漏极。
所述阱区域高度与台面高度相同。
所述槽区域的深度和宽度均小于阱区域的宽度和深度。
所述源区域高度与台面高度相同。
所述外延层为第一导电类型;所述阱区域为第二导电类型;所述源极区为第一导电类型。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
上述MOS型器件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在外延层上刻蚀形成台面;(2) 在台面上方外延生长初始阱区域,通过CMP工艺对阱区域进行处理,形成表面光滑的阱区域;(3)对阱区域刻蚀形成槽区域;(4)在步骤(3)中形成的阱区域和槽区域上方外延生长得到初始源区域,CMP工艺对得到的初始源区域进行处理,得到表面光滑的源区域;(5)在台面上方形成栅氧化层和栅电极;(6)随后金属化得到源极和漏极; (7)淀积隔离介质层。
步骤(2)中,所述的初始阱区域高度大于台面的高度。
步骤(3)中,所述初始源区域高度大于台面高度。
有益效果:本发明不需要离子注入工艺来进行阱和源极区域的制造,而是仅应用外延和刻蚀等工艺制造所需的阱区域和源极区域,可以降低离子注入带来的晶格损伤,可以精准的控制阱区域和源极区域的掺杂浓度等,可以使得沟道的长度不再受光刻精度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造的MOSFET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制造的IGBT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制造MOSFET器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造IGBT器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为制造MOSFET器件的流程。
(1)外延生长外延层1,以便能够满足器件的阻断要求,如图3(a)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7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