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路信息通讯监控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7146.2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3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增杰;高国强;周志权;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G05B19/04;H04B1/401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 通讯 监控 模块 | ||
1.一种多路信息通讯监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2)、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2)相连接的程序烧写单元(3)、通讯线路选择单元(4)、信息收发单元(5),所述多路信息通讯监控模块还包括电源单元(1),所述电源单元(1)为上述控制单元(2)、程序烧写单元(3)、通讯线路选择单元(4)以及信息收发单元(5)供电;其中所述电源单元(1)采用第一接线端子(P1)用于外接+5V电源,+5V电源采用型号为1117-3.3的线性稳压器(U1)进行稳压以得到3.3V电源(VDD),其电路如下:+5V电源接至线性稳压器(U1)的3引脚,该3引脚还经并联的第九电容(C9)以及第十二电解电容(C12)接地(GND),所述线性稳压器(U1)的1引脚接地(GND),其2引脚输出3.3V电源(VDD),该2引脚还经并联的第十三电解电容(C13)以及第十四电容(C14)接地(GND);其中所述线性稳压器(U1)的2引脚还经串联的第十电阻(R10)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LD1)接地(GND);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型号为STM32F030R8T6的控制芯片(U2),所述控制芯片(U2)的1引脚、13引脚、32引脚、以及64引脚均接至3.3V电源(VDD),其中所述控制芯片(U2)的1引脚、13引脚、32引脚均经并联的第三电容(C3)以及第四电容(C4)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64引脚还经第一电容(C1)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12引脚、31引脚均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5引脚和6引脚分别经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连接至晶振(X1)的两端,从所述晶振(X1)的两端还分别引出第五电容(C5)以及第六电容(C6)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7引脚引出第五电阻(R5)连接至3.3V电源(VDD),从该7引脚还引出第二电容(C2)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53引脚经串联的第八电阻(R8)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LD2)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57引脚经串联的第九电阻(R9)以及第三发光二极管(LD3)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60引脚经第二十六电阻(R26)接至3.3V电源(VDD),该60引脚还经串联的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2)的63引脚接地(GND);所述程序烧写单元(3)包括第二接线端子(P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为10X2的接线端子,其中其第一接线端以及第二接线端均接至3.3V电源(VDD),其第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十八以及二十接线端均接地(GND),其第三接线端经第十五电阻(R15)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56引脚,该第三接线端还经第十四电阻(R14)接至3.3V电源(VDD);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五接线端经第十六电阻(R16)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50引脚,该第五接线端还经第十三电阻(R13)接至3.3V电源(VDD);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七接线端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46引脚,该第七接线端还经第十二电阻(R12)接至3.3V电源(VDD);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九接线端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49引脚,该第九接线端还经第二十五电阻(R25)接地(GND);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十一接线端经第二十电阻(R20)接至3.3V电源(VDD),该第十一接线端还经第二十一电阻(R21)接地(GND);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十三接线端经第十七电阻(R17)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55引脚,该第十三接线端还经第十一电阻(R11)接至3.3V电源(VDD);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十五接线端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7引脚,该第十五接线端还经第十八电阻(R18)连接至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十七接线端以及第十九接线端分别经第二十二电阻(R22)以及第二十三电阻(R23)接地(GND);所述通讯线路选择单元(4)包括两个型号为CD4051B的8通道模拟开关,第一8通道模拟开关(U3)的3引脚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17引脚,该3引脚还经第一电阻(R1)接地(GND),所述第一8通道模拟开关(U3)的9引脚、10引脚以及11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22引脚、21引脚以及20引脚;所述第一8通道模拟开关(U3)的6引脚、7引脚以及8引脚均接地(GND);其16引脚接至+5V电源;其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2引脚、1引脚、5引脚、2引脚、4引脚分别连接接收接线端子RX1~8,所述接收接线端子RX1~8用于连接通讯线路;第二8通道模拟开关(U4)的3引脚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16引脚,该3引脚还经第四电阻(R4)接地(GND),所述第二8通道模拟开关(U4)的9引脚、10引脚以及11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2)的22引脚、21引脚以及20引脚;所述第二8通道模拟开关(U4)的6引脚、7引脚以及8引脚均接地(GND);其16引脚接至+5V电源;其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2引脚、1引脚、5引脚、2引脚、4引脚分别连接发送接线端子TX1~8,所述发送接线端子TX1~8用于连接通讯线路;所述信息收发单元(5)包括型号为ADM2483的RS485收发器(U6)以及型号为IF0505S-1W的DC/DC转换器(U5);其中所述DC/DC转换器(U5)的1引脚接至+5V电源,其2引脚接地(GND),其4引脚接第一地(GND-1),其6引脚输出+5V-1电源,该6引脚还经并联第七电解电容(C7)以及第八电容(C8)接第一地(GND-1);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1引脚接至3.3V电源(VDD),该1引脚还经第十电容(C10)接地(GND),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2引脚以及8引脚均接地(GND),其3引脚接至控制芯片(U2)的43引脚;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4引脚和5引脚相连接,均连接至控制芯片(U2)的44引脚,该4引脚和5引脚的连接端还经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GND);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6引脚连接至控制芯片(U2)的42引脚;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7引脚经第十九电阻(R19)接至3.3V电源(VDD);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9引脚以及15引脚均接第一地(GND-1);其16引脚接至+5V-1电源,该16引脚还经第十一电容(C11)接第一地(GND-1);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12引脚连接至型号为GDT2031的第二气体放电管(GDT2)的1引脚,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GDT2)的2引脚接第一地(GND-1);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12引脚还经型号为TBU-CA065-200-WH的第二TBU高速保护器(F2)连接至第三接线端子(P3)的第一接线端,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端还经型号为SMBJ12CA的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1)接第一地(GND-1);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13引脚连接至第一气体放电管(GDT1)的1引脚,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GDT1)的2引脚接第一地(GND-1);所述RS485收发器(U6)的13引脚还经第一TBU高速保护器(F1)连接至第三接线端子(P3)的第二接线端,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端还经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TV2)接第一地(GND-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未经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71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