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侦察卫星舱外的电子传导部件EMC屏蔽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6229.X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3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路毅;张强;刘哲;杨春生;张洁;宋晓晖;王再成;程越;张萍;王星岩;张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侦察卫星 传导 部件 emc 屏蔽 处理 工艺 | ||
1.电子侦察卫星舱外的电子传导部件EMC屏蔽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聚酰亚胺膜对电子传导部件的出舱部分进行缠绕包覆以进行二次绝缘,聚酰亚胺膜端头采用聚酰亚胺膜基单面压敏胶膜固定;
2)采用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电子传导部件的出舱部分再进行缠绕包覆一层,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端头用单面压敏胶膜固定;
3)按照步骤2)再用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上述出舱部分再包覆缠绕一层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
4)采用导电铜箔将双面镀铝聚酯膜的镀铝面或聚酰亚胺膜与舱板接地网进行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中,所述电子传导部件为低频电缆、高频电缆或波导。
3.电子侦察卫星舱外的低频电缆的EMC屏蔽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厚度为20μm-25μm聚酰亚胺膜对低频电缆出舱部分进行缠绕包覆以进行二次绝缘,聚酰亚胺膜端头采用聚酰亚胺膜基单面压敏胶膜固定;
2)采用厚度为18μm-20μm 的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低频电缆出舱部分进行缠绕包覆一层,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端头用单面压敏胶膜固定;
3)按照步骤2)再采用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低频电缆出舱部分再包覆缠绕一层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
4)采用导电铜箔将低频电缆外的双面镀铝聚酯膜的镀铝面或聚酰亚胺膜与舱板接地网进行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中,低频电缆外缠绕聚酰亚胺膜的目的为二次绝缘,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20μm。
5.电子侦察卫星舱外的高频电缆的EMC屏蔽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厚度为18μm-20μm 的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高频电缆出舱部分进行缠绕包覆一层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端头用单面压敏胶膜固定;
2)按照步骤1)再采用厚度为18μm-20μm 的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高频电缆出舱部分再包覆缠绕一层厚度为18μm-20μm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
3)采用导电铜箔将高频电缆外的双面镀铝聚酯膜的镀铝面或聚酰亚胺膜与舱板接地网进行接地。
6.电子侦察卫星舱外的波导EMC屏蔽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厚度为18μm-20μm 的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出舱波导跨舱部分进行缠绕包覆一层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端头用单面压敏胶膜固定;
2)按照步骤1)再采用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对出舱波导跨舱部分再包覆缠绕一层厚度为18μm-20μm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
3)采用导电铜箔将波导外的双面镀铝聚酯膜的镀铝面或聚酰亚胺膜与舱板接地网进行接地。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中,双面镀铝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每隔20cm具有透气孔。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中,聚酰亚胺膜和双面镀铝聚酯膜的厚度略有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62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押出机用防护水槽机构
- 下一篇:一种应急绝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