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磷酸钒钠/碳复合物的制备及复合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0279.7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5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民;郑琼;易红明;李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583;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复合物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氟磷酸钒钠/碳复合物的制备及复合物的应用,所述正极材料的组成为Na3V2(PO4)2F3。本发明的Na3V2(PO4)2F3是使用低温绿色的溶剂热‑球磨法制备出来的,与传统的球磨法相比,材料的制备不需要经过高温煅烧,能耗较低,绿色环保。所制备的Na3V2(PO4)2F3/C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现出接近理论比容量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快速充放电的设备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氟磷酸钒钠/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所使用的能源主要分为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由于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短缺并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可再生能源不连续、不稳定,将其直接并网会对电网产生很大的冲击。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不连续、不稳定的关键技术。在众多的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中,但锂资源储量有限、分布不均匀,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发展。
钠与锂具有相似的化学、物理性质,且Na的储量丰富(Na的丰度是Li的1000倍),分布广泛,成本较低,钠离子电池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缓解锂资源有限的问题。钠离子电池的容量受限于正极材料,发展正极材料是实现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氟磷酸钒钠具有NASICON(钠离子超导体)结构,钠离子脱嵌速度较快,结构稳定,并具有较高的电压平台和理论比容量,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正极材料。从目前的报道来看,氟磷酸钒钠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溶胶-凝胶法和球磨法,这两种方法由于需要经过中高温预烧结(300℃-400℃)和高温煅烧成相的过程,能耗较高,而且制备过程复杂。要想实现氟磷酸钒钠的大规模应用,就必需找到一种绿色简单、能耗较低,溶剂热-球磨法因其能够在较低的温度(100-300℃)下形成亚临界或临界状态,从而使材料较好地成相,因此溶剂热-球磨法合成氟磷酸钒钠是实现其大规模应用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同时,通过溶剂热-球磨法制备得到Na3V2(PO4)2F3后,使用球磨方法对Na3V2(PO4)2F3进行碳复合得到Na3V2(PO4)2F3/C复合物,使用球磨法对Na3V2(PO4)2F3进行碳复合使材料与碳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其次,球磨使得Na3V2(PO4)2F3颗粒减小,钠离子的脱嵌路径变短,钠离子的脱嵌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颗粒减小使得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材料与碳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加,电子与离子在材料界面的传输电阻变小,传递速度增加,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所制备的Na3V2(PO4)2F3/C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现出接近理论比容量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快速充放电设备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制备氟磷酸钒钠/碳复合物的方法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02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导电纳米磷酸铁锂电池
- 下一篇:一种普鲁士蓝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