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毒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在胃癌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0148.9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0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张开泰;朱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张开泰;朱玉洁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G01N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胃癌 循环肿瘤细胞 重组单纯疱疹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学活力 特异标志物 基因改造 疗效评价 评估疗效 术后复发 肿瘤细胞 外周血 预后 恶性肿瘤 复发 应用 提示 肿瘤 病毒 细胞 感染 监测 预测 污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基因改造后能选择性感染人的肿瘤细胞并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GFP)来检测胃癌病人外周血中CTC的方法,是检测胃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新型,快速,经济的方法,为在早期提示恶性肿瘤的微转移、监测术后复发与转移、评估疗效与预后提供支持。本发明应用与现行检测方式相比,样品获得简单,不易污染;其检测不依赖于肿瘤特异标志物;且检测到CTC为真正具有生物学活力的细胞。
技术领域
病毒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在胃癌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预后较差,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排名第四,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2012年全球新发病例约98.8万例,死亡病例约73.6万例。胃癌的致死原因主要源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循环肿瘤细胞是存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它与患者转移复发关系密切,因此也是胃癌预后较差的关键因素之一。血行播散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CTC(circulating tumourcell,CTC)是指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检测到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能够提示肿瘤转移的情况和帮助判断预后。研究发现,进入循环系统的CTC绝大多数在机体免疫识别及杀伤等作用下发生凋亡,只有极少数能存活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转移灶。因此,在外周血中检测到CTC并不意味着转移灶已经存在。尽管如此,已有相关报道证实CTC与肿瘤(如乳腺癌、直肠癌等)临床分期、肿瘤负荷、转移以及治疗反应有关。晚期肿瘤患者CT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肿瘤患者。但在无临床转移病灶的I期肿瘤中也可以检测到CTC,提示我们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早期就可能已有潜在转移的可能。因此,CTC在早期提示恶性肿瘤的微转移、监测术后复发与转移、评估疗效与预后以及目前相关学者提出的依据循环肿瘤细胞表型差异下的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依据不同的原理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且不同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也各不相同。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两大类:细胞计数法(cytometric methods)和核酸检测法(nucleic-acid based methods)。主要包括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各种改进的技术等。为了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的文献中多使用富集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CellSearch检测系统,在不同实验室间也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但由于缺乏肿瘤特异性抗原,敏感度相对较低,会出现漏诊,且检验费用较高,使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此外该检测方法对检测所得阳性细胞的活力状态不能进行区分,检测所得的CTC可能处于无活性状态即不具备增殖能力,此类CTC可能并不意味着会形成转移灶,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经基因改造后能选择性感染人的肿瘤细胞并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GFP)来检测胃癌病人外周血中CTC,是胃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新型,快速,经济的方法,为在早期提示恶性肿瘤的微转移、监测术后复发与转移、评估疗效与预后提供支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张开泰;朱玉洁,未经张文;张开泰;朱玉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0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