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台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089545.4 | 申请日: | 2017-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6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 发明(设计)人: | 肖树坤;刘泽伟;杨海生;郑晓虎;马建伟;王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H3/04 | 分类号: | B62H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台。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更多人选择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出行工具。然而,与此同时,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也愈显严峻。目前,自行车停放在路面后,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容易倾倒,从而不仅会对自行车本身造成损伤,而且还会阻碍路面交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自行车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台,包括载车机构、止挡件和两个阻挡臂;
所述两个阻挡臂设置于所述载车机构的第一端,所述止挡件设置于所述载车机构的第二端;
所述两个阻挡臂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载车机构的两个侧边上,且,所述两个阻挡臂位于所述载车机构的同一面;
所述止挡件固定在所述载车机构上所述两个阻挡臂所在的面上;
其中,所述载车机构用于承载自行车,所述止挡件用于阻碍所述自行车在两个车轮中心连线所在的前后方向上运动,所述两个阻挡臂用于阻挡所述自行车在左右方向上倾倒。
优选的,所述载车机构包括载车底板和两个载车臂;
所述两个载车臂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载车底板的两个侧边上;
所述两个阻挡臂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载车臂上;
所述止挡件固定在所述载车底板上。
优选的,在所述载车机构的第二端,所述载车底板呈扇形,且,所述载车底板具有一斜坡。
优选的,当所述自行车的两个车轮分别为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且所述第二车轮上距离所述第一车轮最近的端点与所述第一车轮上距离所述第二车轮最远的端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载车机构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车轮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优选的,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载车机构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自行车的两个车轮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载车机构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载车机构垂直。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折弯板、侧板、顶板和底板;
所述折弯板具有两个折弯臂,所述两个折弯臂位于同一方向;
所述两个折弯臂通过所述侧板连接;
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折弯板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阻挡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阻挡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载车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阻挡臂为折弯圆钢。
优选的,所述载车机构为双层钢板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的自行车台通过载车机构承载自行车,通过设置在载车机构的第二端的止挡件阻碍自行车在自行车的两个车轮中心的连线所在的前后方向上运动,通过设置在载车机构的第一端的两个阻挡臂阻挡自行车在左右方向上倾倒,能够使自行车的停放稳固,避免发生倾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行车台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行车台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自行车的两个车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行车台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行车台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行车台的第三局部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连接机构的俯视图。
其中,1为载车机构,2为止挡件,3为阻挡臂,11为载车底板,12为载车臂,13为斜坡,4为连接机构,41为折弯板,411为第一折弯臂,412为第二折弯臂,42为侧板,43为顶板,44为底板,T1为第一车轮,T2为第二车轮,d1为第一车轮的直径,d2为第一距离,d3为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95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