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裸眼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铜离子紫外分子探针及其合成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8730.1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2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冰;卜凡强;何玉倩;李少鑫;尹浩纯;阚伟;王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519/00 | 分类号: | C07D519/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王艳萍 |
地址: | 16100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裸眼 检测 荧光 罗丹 离子 紫外 分子 探针 及其 合成 使用方法 | ||
一种用于裸眼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铜离子紫外分子探针及其合成和使用方法,它涉及Cu2+探针及其合成和应用。它要解决现有的Cu2+分子探针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高精密度荧光光谱仪检测的、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分子探针的结构式为:制法:采用荧光素单醛和罗丹明B肼反应后,用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通过柱色谱分离得到;使用方法:将探针溶解在MeOH与HEPES缓冲溶液的混合液中,检测加入待测样品,若溶液颜色由浅粉色变成深粉色,则含有Cu2+;或者,检测加入样品前后的紫外光谱吸光度值,若在波长为502和553nm处的吸光度值提高,则可判定样品溶液中含有Cu2+。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直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u2+检测的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背景技术
Cu2+广泛分布于生物组织中的必要微量元素,Cu2+的不足或过量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性病变,例如门克斯综合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威尔逊氏症和帕金森症等。同时Cu2+在工业环境中也是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Cu2+在引用水中的标准含量应低于20μmol/L。故在生理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准确,定量的检测Cu2+的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检测Cu2+的诸多方法中,光谱分析法因高选择性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备受学者们关注。光谱分析法主要是利用荧光化学探针与特定的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的荧光光谱的变化实现金属离子的检测。
1、在2015年年翟荣佳等人合成了一种亚胺键链接的罗丹明B-咔唑衍生物在《化学研究与应用》第27期1277-1282页的文章《一种罗丹明类Cu2+荧光探针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并发现该化合物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体积比1∶9)的体系中对Cu2+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但是pH值对其干扰性较强。该Cu2+探针只能通过荧光光谱检测Cu2+,需要价格昂贵的,精密度高的仪器来完成,对设备要求较高;Cu2+探针对检测环境要求较高,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使探针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Cu2+探针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高精密度荧光光谱仪检测的、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Cu2+分子探针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裸眼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铜离子紫外分子探针及其合成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用于裸眼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铜离子紫外分子探针的结构式为:
上述用于裸眼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铜离子紫外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是采用罗丹明B肼和荧光素单醛反应得到,反应式如下:
合成方法具体合成步骤为:
一、按照荧光素单醛与罗丹明B肼的摩尔比为1:(1~5),分别将荧光素单醛与罗丹明B肼加入到醇类溶剂中,加热至沸腾回流,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冷却,浓缩,得到反应混合物;
二、取200~300目硅胶填充的柱层析色谱柱,以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液为淋洗剂,将混合物通过柱层析色谱梯度淋洗,进行分离,得到用于裸眼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铜离子紫外分子探针。
上述的用于裸眼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铜离子紫外分子探针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8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Janus激酶3抑制剂
- 下一篇:2‑取代的头孢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