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及样品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2100.5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7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圆;张贺;吕国义;陈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11323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建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9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闪光 扩散 测量 装置 样品 支撑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的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及样品支撑结构,样品支撑结构包括:托盘、支撑圆筒、转台、底座和至少一个样品池;至少一个样品池固定安装在托盘上,在托盘上每个样品池的安装处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每个第一透光孔的中心与托盘的心的距离均为第一预设距离;每个样品池上放置样品处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每个第二透光孔中心与该第二透光孔下方第一透光孔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托盘固定安装在支撑圆筒顶部,支撑圆筒底部固定安装在转台的轴承上,转台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孔,该第三透光孔中心与底座上第一位置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其中,第一位置为:托盘的中心位置正对底座上的位置。本发明能够提高热扩散率的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及样品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所利用的原理是:利用一束脉冲激光打到样品上,样品吸热温度升高,通过检测样品的温度变化可以得到样品的热扩散率。
现有的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中包含样品支撑结构,该样品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样品以完成热扩散率的测量。
现有的样品支撑结构通常固定的样品数量为1个,因此在对多个样品进行热扩散率的测量过程中,需要不停的更换样品,从而降低了热扩散率的测量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及样品支撑结构,以提高热扩散率的测量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率测量装置中的样品支撑结构,所述样品支撑结构包括:托盘、支撑圆筒、转台、底座和至少一个样品池;所述至少一个样品池固定安装在托盘上,在托盘上每个样品池的安装处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每个第一透光孔的中心与托盘的中心的距离均为第一预设距离;每个样品池上放置待检测样品处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每个第二透光孔的中心与该第二透光孔下方第一透光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托盘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圆筒顶部,所述支撑圆筒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台的轴承上,所述转台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孔,该第三透光孔的中心与所述底座上第一位置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托盘的中心位置正对所述底座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每个样品池包括:样品支撑台和固定帽;样品支撑台上设置有由凸起围成的槽,该槽的中心处设有所述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大小大于待检测样品的大小;所述固定帽紧密罩住该槽四周的凸起,所述固定帽的中心开设有第四透光孔。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样品池圆周均布安装在所述托盘上。
进一步地,样品池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支撑结构还包括防辐射屏;所述防辐射屏位于所述支撑圆筒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辐射屏包括:支撑杆、至少一个辐射叶片、至少一个限位套和固定套;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杆上底部设置有限位耳部,该限位耳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支撑杆为两段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上一阶段为细段,所述支撑杆的下一阶段为粗段;所述支撑杆的细段上套设有至少一个辐射叶片,各个辐射叶片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粗段的外径;相连两个辐射叶片之间套设有限位套,在细段上的顶部套设有固定套,该固定套的底部紧密抵接顶部的辐射叶片;每个辐射叶片上开设有第五透光孔,每个第五透光孔的中心与该第五透光孔所在辐射叶片中心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辐射叶片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圆筒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热孔。
进一步地,导热孔的数量为4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2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