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双动力系统故障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2832.6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胡青松;吴定国;胡攀攀;龚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2 | 分类号: | B60L58/12;B60L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 系统故障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双动力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很好的运用了电池电压的充放电特性,通过软件数据分解判断的方法,及时准确的对故障进行了判断。本发明中,使用单体压差变化特性和系统压差特性结合判断的方法对对故障进行判断,防止故障误判断,避免增加硬件成本来检测故障,有利于节约成本,并有利于尽早发现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双动力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对高续航里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单个模组增加电池并联个数,来增加电池系统电量的方法,不利于单个模组进行热管理,同时会增加单个模组的使用成本。怎样减少单个模组并联个数,同时满足整车电池系统高电量的要求问题,可以通过双电池系统并联运行的方式,解决该问题。
但当双系统并联运行时,需及时准确的检测到某个系统高压掉线。防止单个系统运行电流过大对电池造成损伤,同时避免长时间单运行造成系统单体一致性差异变大。传统检测方法通过增加支路霍尔或采用高压检测电路来判断故障,这样会增加硬件成本。
因此,可以通过在高压掉线情况下,分析电压特性的变化情况来检测故障。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双动力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动力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双动力系统由第一动力系统和第二动力系统组成,该检测方法,首先确定双动力系统处于放电状态还是充电状态,然后根据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分析单个模组电量满电、电量正常、电量馈电三种状态下单体压差、第一动力系统压差和第二动力系统压差变化特性,进行故障判断,第一动力系统压差为第一动力系统电压最高值和第一动力系统电压最低值之间的差值,第二动力系统压差为第二动力系统电压最高值和第二动力系统电压最低值之间的差值,单体压差为单体电压最高值与单体电压最低值之间的差值,单体电压为第一动力系统电压与第二动力系统电压之和。
优选地,充电状态下,当单体电压最高值大于预设的单体充电上限值,则双动力系统处于电量满电状态;当单体电压最高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单体充电上限值并大于预设的单体充电下限值,则双动力系统处于电量正常状态;当单体电压最高值小于单体充电下限值,则双动力系统处于电量馈电状态;
放电状态下,当单体电压最高值大于预设的单体放电上限值,则双动力系统处于电量满电状态;当单体电压最高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单体放电上限值并大于预设的单体放电下限值,则双动力系统处于电量正常状态;当单体电压最高值小于单体放电下限值,则双动力系统处于电量馈电状态。
优选地,单体充电上限值为3.45V,单体充电下限值为3.2V,单体放电上限值3.4V,单体放电下限值为3.2V。
优选地,根据充电电流与预设的充放电流阈值的比较,判断双动力系统是否进入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优选地,充放电流阈值为0.2C。
优选地,进行故障判断的具体方式为:根据单体压差、第一动力系统压差和第二动力系统压差获取故障次数,如果故障次数大于或者等于2,则判断系统高压掉线故障;如果故障次数小于2,则重新判断。
优选地,充电状态下,系统故障判断包括以下步骤:
电量满电状态下,将单体压差ΔV1与预设的第一阈值比较,如果单体压差ΔV1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系统故障1次;如果第一动力系统压差ΔVA大于第一阈值与第一动力系统的电池串数的乘积,或者,第二动力系统压差ΔVB大于第一阈值与第二动力系统的电池串数的乘积,则判断系统故障2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2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麦高产富硒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迭代协同显著性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