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分离法回收锂电池生产中N-甲基吡咯烷酮废气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8773.5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6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顾学红;仲超;洪周;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61/00;B01D71/02;B01D6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邓唯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法 回收 锂电池 生产 甲基 吡咯烷酮 废气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分离法回收锂电池生产中N‑甲基吡咯烷酮(NMP)废气的工艺,属于有机废气回收技术领域。来自锂电池极片干燥箱中的NMP废气被鼓风设备送入吸收塔中,以水作为溶剂进行吸收,在吸收塔底形成NMP废液,再经循环泵进入多孔陶瓷过滤膜分离器,在多孔陶瓷过滤膜前后压差的作用下NMP和水透过多孔过滤膜,在多孔陶瓷过滤膜后侧形成NMP‑水的清液,截留液返回至循环罐;形成的NMP‑水清液存于清液罐,并在料液泵的作用下进入加热器加热;加热后的清液经渗透汽化膜时,水透过膜层而NMP被截留,从而实现NMP与水的分离。回收过程中操作温度在NMP回收液的沸点以下,被回收的NMP无需高温、负压,不易产生新杂质,能耗低,操作简单,是一种绿色的NMP废气回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分离法回收锂电池生产中N-甲基吡咯烷酮废气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陶瓷过滤膜与透水型渗透汽化膜耦合回收N-甲基吡咯烷酮的方法,是一种新型、清洁、节能的N-甲基吡咯烷酮废气的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N-甲基吡咯烷酮(NMP)是一种极性的非质子传递溶剂,具有挥发度低、化学稳定性好、对粘合剂 PDVF 的溶解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作锂电池阳极的辅助材料。近年来随着锂电池行业的迅猛发展,N-甲基吡咯烷酮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然而,选用NMP溶解PVDF,并与锂电池正极粉体材料制成浆料,浆料涂覆于铝箔上,在铝箔烘干过程中会产生含NMP的空气, 此NMP废气的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带来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因此,NMP 废气的回收再生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常用回收技术以水作为吸收剂,在喷淋塔中对NMP废气进行喷淋吸收,在吸收塔底形成NMP溶液,现有对该NMP废液回收提纯技术主要通过减压精馏的方法实现NMP除水、除固的目的,从而得到NMP成品,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然而,NMP遇空气易发生氧化,产生酸性物质,特别是在水、空气、高温共同作用下氧化作用最为显著;另一方面,NMP遇酸易发生聚合。在负压操作条件下,空气易进入系统,导致NMP的性质发生变化,影响了产品色度、质量以及回收率,甚至可能会出现系统结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锂电池阳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含有NMP的废气,常规的废气回收方法无法较好地回收到较高纯度的NMP溶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电池电极生产中废气的回收方法,是基于吸收、膜分离回收锂电池生产中的NMP废气,该方法同时也能解决负压操作系统易导致空气的混入。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构思是:通过在锂电池的电极生产过程中的NMP废气采出,再采用水吸收方法将吸收液中的NMP提至较高浓度,然后通过陶瓷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过滤,截留其中的粉体、颗粒等大分子杂质,再将陶瓷膜滤液送至渗透汽化膜中进行脱水,该工艺一方面可以避免负压操作时系统易进入空气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在低温下操作,能耗低。
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膜分离法回收锂电池生产中N-甲基吡咯烷酮废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将涂覆了含有NMP溶剂的浆料的锂电池极片进行干燥;
第2步,将第1步得到的废气送入吸收塔中,以水作为溶剂进行吸收,使塔底的吸收液中的NMP浓度提高到至少65wt%;
第3步,将第2步得到的塔底的吸收液送入多孔陶瓷膜中进行过滤;
第4步,将第3步得到的多孔陶瓷膜的滤液送入渗透汽化膜中进行脱水,得到回收NMP。
所述的第2步中,吸收液温度在5~60℃,更优选是15~55℃,再优选是20~50℃。
所述的第2步中,使塔底的吸收液中的NMP的浓度为75wt%以上,更优先是80wt%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87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