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包用刚玉质包底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5793.7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5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彭学峰;张松林;郁书中;崔任渠;马迎华;陈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03 | 分类号: | C04B35/103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许瑞祥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包 玉质 包底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包用刚玉质包底砖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包底砖由混合料和结合剂制备而成,所述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板状刚玉颗粒20~40%;白刚玉颗粒10~20%;电熔镁砂颗粒1~10%;刚玉类细粉15~34%;鳞片石墨1~6%;尖晶石微粉2~8%;氧化铝微粉2~8%;碳化硅细粉0.5~3%。以板状刚玉颗粒、白刚玉颗粒、电熔镁砂颗粒等作为主要原料,与矾土相比较,引入板状刚玉及白刚玉后,包底砖的抗折耐压强度、抗热震性、抗蠕变性、抗剥落性均有很大程度提升,可远远满足钢厂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包用刚玉质包底砖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主要适用于钢包包底工作层部位。
背景技术
钢包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器件,起着储存,转运钢水的作用;同时还要进行炉外精炼的双重任务,钢包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关系到耐火材料的消耗,而且直接影响炼钢的正常生产。
近年来,钢包的二次精炼比日益增高,与此同时,对钢的精炼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包的工作条件也日趋严酷。为适应上述情况,进一步提高钢的精炼质量、降低耐火材料消耗与精炼成本,需要对钢包包底砖的使用寿命、耐侵蚀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钢包包底砖一般为铝镁碳材质,主要采用铝矾土、镁砂等做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但是这类材料的耐侵蚀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包用刚玉质包底砖及其制备方法。以板状刚玉颗粒、白刚玉颗粒、电熔镁砂颗粒等作为主要原料,与矾土相比较,引入板状刚玉及白刚玉后,包底砖的抗折耐压强度、抗热震性、抗蠕变性、抗剥落性均有很大程度提升,可远远满足钢厂使用要求。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包用刚玉质包底砖,所述包底砖由混合料和结合剂制备而成,所述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板状刚玉颗粒 20~40%;
白刚玉颗粒 10~20%;
电熔镁砂颗粒 1~10%;
刚玉类细粉 15~34%;
鳞片石墨 1~6%;
尖晶石微粉 2~8%;
氧化铝微粉 2~8%;
碳化硅细粉 0.5~3%。
所述结合剂的用量为所述混合料用量的4~6%。
所述结合剂为酚醛树脂。
所述板状刚玉颗粒由5~3mm、3~1mm和1mm以下粒度的颗粒组成;所述白刚玉颗粒由3~1mm和1mm以下粒度的颗粒组成;所述电熔镁砂颗粒的粒度为1mm以下。
所述碳化硅细粉粒度为100目~325目;所述尖晶石微粉和氧化铝微粉粒径均为2~5μm。
所述刚玉类细粉为板状刚玉细粉、白刚玉细粉及亚白刚玉细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亚白刚玉细粉及白刚玉细粉中Al2O3的含量≥98.5%,pH值呈中性;所述电熔镁砂颗粒中MgO的含量≥97%。
所述氧化铝微粉为α~Al2O3微粉或β~Al2O3微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包用刚玉质包底砖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刚玉类细粉、尖晶石微粉、氧化铝微粉及碳化硅细粉进行预混40~50min,得到预混细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5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