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香型白酒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2472.1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9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王东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葆元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22;C12H6/02;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黄锦阳 |
地址: | 2140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型 白酒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清香型白酒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选料;c、蒸料;d、配料;e、发酵:将混合料入窖发酵22‑25天,共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入窖后控制入窖温度为26℃—28℃,2‑3天即可达到顶温32℃‑33℃,顶温维持2‑3天后缓慢降温至23℃‑25℃,共发酵7‑8天;阶段二,温度保持为26℃,发酵15‑17天;得到酒醅;f、蒸馏:将酒醅通过所述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清香型白酒,经过贮酒罐存放。与现有加工工艺相比,使用酒曲和纳豆牙孢杆菌共同发酵,在保持原有白酒口感风味的基础上,还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也避免了传统药酒带有浓厚中药材味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酒酿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香型白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白酒生产属于开放型生产,受环境影响极大,不同地区、不同的工艺所生产的白酒其质量风格,酒类是不同的。传统酿酒工艺的出酒率普遍较低,只有40%左右,并且随着季节变化,清香型白酒生产的质量十分不稳定,尤其是夏季,白酒特别容易掉排。
而且,在白酒酿造工艺中,将发酵后的酒醅放入蒸酒甑锅中进行蒸馏取酒,再把酒醅放入蒸酒甑锅中,而蒸馏取酒这个环节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其工艺方法是:通过蒸汽热能去置换酒醅中的酒精分子,将酒精分子转换成蒸汽然后回收并通过冷却的方式获取原酒;冷却的方式有多种,一种为风冷,一种为水冷,还有就是风、水混合冷却,风冷能耗高,酒损较大,有条件的地方一般采用水冷式,这种方式比较环保,且能耗小、酒损小;但现在人们使用的水冷式冷凝器是传统人工测量方式,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以不适应现代高效发展的理念,且老式水冷却器为整体结构,结构复杂,制造难度较大,成本高;由于是人工测量出酒温度,如果把控不好,会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清香型白酒加工工艺,以解决蒸馏取酒中酒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清香型白酒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选料:以质量份计,称取大米40~50份、高粱3~8份、糯米3~8份、粟米3~8份、小米3~8份、西米3~8份、燕麦3~8份、鹰嘴豆3~8份、莲子3~8份、百合3~8份、荞麦3~8份、酒曲0.2~1份、纳豆芽孢杆菌1-2份和水180~320份;
b、润料:将步骤a中称取的大米加入10-20份的水中进行浸泡;将步骤a中称取的高粱加入1-3份的水进行浸泡;将步骤a中称取的糯米、粟米、小米、西米、燕麦、鹰嘴豆、莲子、百合和荞麦加入9-27份的水进行浸泡;
c、蒸料:将步骤b中浸泡后的大米、高粱、糯米、粟米、小米、西米、燕麦、鹰嘴豆、莲子、百合和荞麦混合均匀后装入甑锅,加入水140-220份,蒸熟至出粮香;
d、配料:将熟制的大米、高粱、糯米、粟米、小米、西米、燕麦、鹰嘴豆、莲子、百合和荞麦打碎,将剩下的水加温至25℃~30℃加入后混合均匀,然后降温至15℃~17℃,再加入酒曲和纳豆芽孢杆菌,得到混合料;
e、发酵:将混合料入窖发酵22-25天,共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入窖后控制入窖温度为26℃—28℃,2-3天即可达到顶温32℃-33℃,顶温维持2-3天后缓慢降温至23℃-25℃,共发酵7-8天;阶段二,温度保持为26℃,发酵15-17天;得到酒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葆元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葆元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24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T-B系稀土类永久磁铁
- 下一篇:R-T-B系稀土类永久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