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鼻泪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1935.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8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聪;杨习锋;曾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锐澄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0/06 | 分类号: | C08F290/06;C08F220/20;C08F2/48;C08F226/06;C08F222/14;A61F2/8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国际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泪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鼻泪管,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80份、交联剂1~20份、水10~80份和反应引发物0.042~36份;所述交联剂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异氰脲酸三烯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应引发物为热引发剂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或光引发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工鼻泪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人工鼻泪管具有较高的泪液引导效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能获得更长的植入周期,长期置入也不容易引起排斥和炎症反应;可吸水膨胀,能达到自固定效果;植入方式简单,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鼻泪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泪管是眼泪从眼睛排入鼻腔的两个管道,位于骨性官腔内的称为骨内部,约12.4mm,位于鼻腔外侧壁粘膜内的称为鼻内部,长约5.32mm。溢泪是常见的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引起的多发病,该疾病患者长期流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泪道探通术跟泪囊鼻腔吻合术,但该类手术不仅操作复杂,损伤严重,还容易导致术后遗留疤痕。针对现有手术方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经由鼻腔逆行扩张将支架植入泪囊及鼻泪管,不改变泪道原有解剖通道,损伤小,手术适应性广。
目前常用的人工鼻泪管支架主要是由镍钛金属、玻璃、医用硅橡胶和聚氨酯等材料而获得的中空管。这些材料具有以下缺陷:(1)金属材料:多由合金制成,支撑作用较好,但硬度高不易弯曲变形,管腔堵塞率高,并发症多,目前已经很少用;(2)玻璃:支撑作用较好,但异物感明显;(3)医用硅橡胶:理化性质稳定、无毒、无排斥反应;但由于硅胶质地较软,易被先天细小的鼻泪管挤压而变窄,影响疗效;(4)聚氨基甲酸乙酯:硬度适中支撑作用较好,但生物相容性较差,长期置入容易诱发机体排斥反应和慢性炎症。由于诸如此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不能永久置入,通常术后三个月进行二次手术将支架取出。这往往会造成二次损伤,导致出血、炎症等反应,进而发生肉芽增生等现象,导致泪道再次阻塞。另外,这些支架通常是利用端部尺寸大于泪道生理尺寸来进行固定,固定效果较差,脱落发生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人工鼻泪管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鼻泪管,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80份、交联剂1~20份、水10~80份和反应引发物0.042~36份;;
所述交联剂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异氰脲酸三烯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应引发物为热引发剂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或光引发剂。
本发明用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HEMA)作为基材,制备而成的人工鼻泪管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上述原料制备而成的材料具有亲水性好的优点,从而使本发明所述人工鼻泪管具有较高的泪液引导效率;(2)、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从而使本发明所述人工鼻泪管能获得更长的植入周期,长期置入也不容易引起排斥和炎症反应;(3)、可吸水膨胀,能达到自固定效果;(4)植入方式简单,易操作;(5)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所述人工鼻泪管的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5~2。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将人工鼻泪管导入人体鼻泪管内,人工鼻泪管吸水膨胀,填充人体的鼻泪管,达到自固定的效果,所述人工鼻泪管在人体的鼻泪管内的固定效果好,吸水膨胀后不容易脱落。
优选地,所述热引发剂和催化剂的重量之比为:热引发剂:催化剂=1:2。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苯丙酮和/或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所述热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苯丙酮;所述热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锐澄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锐澄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1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