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嘴孔深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9338.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8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于明;庞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嘴孔 深度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射嘴孔深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射嘴孔是铸造模具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铸造模具中的射嘴孔通常由位于两端的大圆柱孔和小圆柱孔以及位于中间的锥孔构成。在模具铸造加工出来后需要对射嘴孔进行检测,目前的检测方法是直接使用深度尺或游标卡尺对其进行测量,但是,当测量射嘴孔大圆柱孔的深度(即锥面到芯盒背面的距离)时,由于射嘴孔内无平面支撑深度尺端头,检测人员通常是通过人为判断深度尺端头与射嘴孔的锥面顶部是否平齐,从而完成检测,因而导致无法准确测量射嘴孔的大圆柱孔深度,然而射嘴孔深度尺寸加工合格与否,将影响射嘴是否合模到位,若合模不到位,则会有跑砂、漏风、泄气的隐患,从而影响砂芯的质量,并且,一般的芯盒射嘴孔数量多达上百个,直接测量既不准确,效率又低,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快速、准确测量模具射嘴孔深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射嘴孔深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先根据射嘴孔的形状随形设置一根由大圆柱体和锥体以及小圆柱体依次衔接构成的检棒,同时以所述检棒上的大圆柱体与锥体的衔接平面作为基准面,并预先测量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大圆柱体顶面的距离L;然后将所述检棒插接在射嘴孔内,并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所述大圆柱体顶面到芯盒顶面的距离H;最后通过算式L-H换算即可得出射嘴孔的大圆柱孔深度。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将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大圆柱体顶面的距离L刻录在所述的检棒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大圆柱体与锥体的衔接处、所述小圆柱体与锥体的衔接处分别设置第一让位部和第二让位部。
一种射嘴孔深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测量工具,还包括一可插接于射嘴孔内的检棒,所述的检棒由大圆柱体、锥体和小圆柱体依次衔接构成,所述的大圆柱体与所述的锥体的衔接处形成一个可与所述射嘴孔的锥孔顶面接触相连的基准面,所述大圆柱体与锥体的衔接处设有第一让位部,相应的,所述小圆柱体与锥体的衔接处设有第二让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检棒与所述的射嘴孔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大圆柱体的直径与所述锥体的大端直径相适配,相应的,所述小圆柱体直径与所述锥体的小端直径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让位部为沿所述大圆柱体的径向内凹并将所述大圆柱体与锥体的衔接平面覆盖的环形缺口,相应的,所述的第二让位部为沿所述锥体上较小一端的径向内凹的环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大圆柱体、锥体以及小圆柱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且,所述圆柱体、锥体以及小圆柱体的轴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检棒顶部设有一可与所述测量工具相连的测量面。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快速、准确测量射嘴孔大圆柱孔深度,克服了射嘴孔无平面支撑测量工具且深度尺伸入射嘴可视化不高的缺点,将射嘴孔深度的测量转移到芯盒之外进行,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设计新颖,通过在检棒的大圆柱体与锥体衔接处、小圆柱体与锥体衔接处分别设置让位部,使检棒的锥体与射嘴孔的锥孔完全贴合,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检棒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检棒的主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检棒、2-基准面、3-射嘴孔、4-测量工具、5-芯盒、6-第一让位部、7-第二让位部、8-测量面、1a-大圆柱体、1b-锥体、1c-小圆柱体、2g-流体腔、2h-固定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93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存储方法、第一边缘网络设备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