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5473.3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1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深度 处理 工艺 | ||
1.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二级处理后出水进入混凝池,往混凝池中投加复合吸附剂,投加完毕后以200-300r/min的速度搅拌10-15min,搅拌完毕静置15-30min后排水,得到混凝池出水;
其中,所述复合吸附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聚合氯化铝铁5-10份、寡聚糖改性麦饭石30-40份、改性半焦10-20份;
所述复合吸附剂的投加量为每吨废水中投加1-3kg;
步骤2,混凝池出水进入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内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为改性多孔陶瓷颗粒与复合藻类菌剂按照10-1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生物滤池采用微曝气提供氧气,设置生物滤池内气水比为1-3:1,水力负荷为1.5-2.0m/h,反应完毕后得到生物滤池出水;
其中,所述复合藻类菌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小球藻藻液15-25份、月牙藻藻液10-20份、光合细菌发酵菌液5-15份、铜绿假单胞菌发酵菌液10-20份、赤红球菌发酵菌液10-20份;
步骤3,生物滤池出水进入电渗析池进行分离和浓缩,设置电渗析的操作压力为0.01-0.04MPa,操作电压为100-250V,操作电流为2-4A,操作温度为15-40℃,电渗析完毕分别得到淡水和浓水,浓水返回步骤1中的混凝池进行循环处理,淡水作为电渗析池出水进行下一步处理;
步骤4,电渗析池出来的淡水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检测合格后排放或进行农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寡聚糖改性麦饭石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寡聚糖与浓度为0.1mol/L的醋酸溶液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得到寡聚糖溶液;
将麦饭石破碎后过100目筛,得到麦饭石粉,将麦饭石粉与寡聚糖溶液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后调制成均匀糊状物,将糊状物置于600℃下煅烧1h,煅烧完毕后破碎,过40目筛,得到寡聚糖改性麦饭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半焦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半焦破碎后40目筛,得到半焦粉,将半焦粉与质量浓度为55%的HNO3溶液按照10:1的质量比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然后在60℃下加热1h,加热完毕后得到活化半焦,将活化半焦用水反复冲洗至pH为7后干燥,干燥完毕后得到改性半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多孔陶瓷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石灰石、草炭灰、玻璃微珠按照10: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研磨成粉,过40目筛后得到混合物料,往混合物料中加入水,并且边加水边搅拌,使其成糊状,将糊状的物料制成3-4mm粒径的圆球形颗粒,自然晾干15min后于100℃烘干,然后再将其置于马弗炉中,于500℃下烧制10min,在炉内自然冷却后即得到所述改性多孔陶瓷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多孔陶瓷颗粒的孔隙率大于≥10%,孔径分布为5nm-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藻类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小球藻、月牙藻分别培养驯化至浓度为≥1.0×105个/mL,得到各自相应的藻液;
将光合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赤红球菌分别发酵培养,得到各自相应的发酵菌液;且所述光合细菌发酵菌液中有效活菌数、所述铜绿假单胞菌发酵菌液中有效活菌数、所述赤红球菌发酵菌液中有效活菌数均≥109个/mL;
按重量份称取所述小球藻藻液15-25份、所述月牙藻藻液10-20份、所述光合细菌发酵菌液5-15份、所述铜绿假单胞菌发酵菌液10-20份、所述赤红球菌发酵菌液10-20份,将其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复合藻类菌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改性多孔陶瓷颗粒浸没到所述复合藻类菌剂中,室温下培养24h,取出晾干后即得到所述生物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54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稻褐飞虱的杀虫蛋白HY131c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