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覆盖率驱动的FPGA及类似ASIC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4222.3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8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段清华;王鑫;杨平;杨尚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刘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覆盖率 驱动 fpga 类似 asic 验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领域)和数字ASIC(专用集成电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验证过程中,验证充分性是靠验证人员的经验保证的,随着芯片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流片费用越来越昂贵,如何度量验证充分性逐步成为业内热门话题,随着验证学的发展,覆盖率已逐渐成为度量验证充分性的一种主流手段。
覆盖率模型由结构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模型组成,这些覆盖率模型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一些小的指标,如行覆盖率、有限状态机覆盖率、断言覆盖率等。
用来实现设计意图的代码间接定义了结构覆盖率模型,结构覆盖率包含行覆盖率、分支覆盖率、条件覆盖率、翻转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断言覆盖率等。结构覆盖率存在局限性,它只能用于度量实现方案是否被完全执行,而不能找到那些没有被实现的功能,也不能确定是否实现了某条测试用例的验证意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入功能覆盖率。
验证的目的就是确保设计的正确性,设计规范里详细说明了设计如何运行,而验证计划里则列出了相应的功能应该如何被激励、验证和测量,当通过收集测量数据找出哪些功能已被覆盖时,就是在统计功能覆盖率。结构覆盖率衡量设计的实际实现情况,而功能覆盖率则用来衡量设计意图。假如某个功能代码块在设计中被不幸遗漏,代码覆盖率无法发现这个问题,但功能覆盖率则可以。
结构覆盖率的收集由验证工具自动插入和使能,但由于在FPGA和类似ASIC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定制电路,而定制电路不同于RTL代码,工具无法直接提取结构覆盖率;同样,对于功能覆盖率模型,也没有自动化的方法来确保验模型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覆盖率驱动的FPGA及类似ASIC验证方法,具有高效、充分和准确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覆盖率驱动的FPGA及类似ASIC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电路图转化为Verilog模型,以脚本方式自动根据输入端口生成功能覆盖率模型;
(2)构造验证环境,将电路图和Verilog模型同时做为待测设计,在验证环境中例化;
(3)在验证环境中产生激励,然后收集待测设计的输出数据,在验证环境的计分板和后处理脚本中进行对比;
(4)在步骤(3)执行的同时,收集Verilog模型的功能覆盖率和结构覆盖率。
(5)当功能覆盖率和结构覆盖率达到既定要求时,即认为定制电路已满足设计要求,停止仿真。
步骤(1)中,电路图是指门级网表或者与之类似的电路原理图、布局布线图等;脚本会抓取电路图和Verilog模型,并对输入端口做对比,以保证端口一致。
FPGA模块输入信号较少、位宽有限、组合逻辑较多,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一组特定的输入完成计算,因此,步骤2中,功能覆盖率会覆盖输入的所有输入组合。
步骤(2)和(3)中,验证环境既可以是通用的验证方法学,比如VMM、UVM等,也可以是自己开发的验证方法或者代码。
步骤(3)中,数据对比不仅包括电路图和RM输出数据的对比,还包括电路图和Verilog模型的数据对比。电路图和Verilog模型数据的对比由本发明的脚本完成,以判断出错位置,方便调试。
步骤(5)中,当功能覆盖率、行覆盖率达到100%,条件覆盖率达到预定要求时,即可判断FPGA及类似ASIC已满足设计要求。其中,预定要求是指对不能覆盖的条件做出了合理解释。
本发明以自动化方式完成仿真验证,具有高效、准确的优点。本发明可以使用工具自动提取定制电路的结构覆盖率,同时,自动生成功能覆盖率模型,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点,保证了FPGA和类似ASIC功能验证的充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验证架构示意图。
图2是FPGA中Slice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数据对比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开发FPGA过程中,关键电路比如Slice、BRAM等,基本上都通过定制电路的形式完成开发,电路开发完成后,需要将其转化成等效的Verilog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4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