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灸块及其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1352.3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8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章宦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久章艾灸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47 | 分类号: | A61K36/47;A61K36/286;A61K36/9068;A61K36/539;A61K36/9064;A61K36/748;A61K36/8945;A61K36/9066;A61K9/00;A61P11/00;A61P31/16;A61P11/14;A61P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及其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理疗辅助药物,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艾灸块及其配方,主要应用于中医理疗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艾灸是将艾绒卷成长条状,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将艾条一端点燃进行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在中医艾灸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患者身体上的不同部位进行艾灸熏烤,而针对不同部位其艾灸熏烤时间和艾绒量的需求则不同,传统的艾灸条则不能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其次,传统的艾绒条为圆柱状,在艾灸治疗过程中,需要治疗人员手持艾灸条持续长时间的对准患者身上相应的穴位,治疗人员极易产生手酸和疲劳,影响治疗人员的工作效益,而且受人为影响,不能更好的保证艾灸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艾灸条形状单一,不能依据患者不同部位进行不同给药及使治疗人员易产生手酸和疲劳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灸块,该艾灸枪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进行定制,而且无需治疗人员持续长时间手持艾绒条,有效避免治疗人员产生手酸和疲劳,提高治疗人员的工作效益和保证艾灸治疗效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艾灸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在所述的本体内设有多个排烟孔,所述的排烟孔一端与本体的底平面相通,另一端置于本体内;在所述的本体底平面上设有多个支脚,该支脚与本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的本体高度和宽度均为4cm~8cm。
进一步,设置于本体内的排烟孔的深度为3.5cm~7.5cm。
进一步,排烟孔直径为0.5cm~2.5cm。
进一步,所述的本体底部的支脚高度为0.5cm~1cm。
进一步,所述的本体截面为三角形、方形或梯形中的一种。
一种艾灸块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有纯度为8∶1~20∶1的艾绒、透骨草、杜红花和伸筋草,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而成,艾绒70%~85%,透骨草5%~10%,杜红花5%~10%,伸筋草5%~10%。
进一步,所述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纯度20∶1的艾绒85%,透骨草5%,杜红花5%,伸筋草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本体内设置排烟孔和支脚,这样可依据患者不同的部位定制不同药量的艾绒块,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姜片和其它药材可直接放置在患者身上进行艾灸治疗,无需治疗人员长时间的手持艾条,解放了治疗人员的双手,避免医疗人员过于疲劳,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益;而通过排烟孔,艾灸块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可直接向下排放,在向下排放过程中,烟的热量可持续熏烤姜片和姜片下方的药材,使药材的药性发挥作用并直接渗入患者皮肤中,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艾灸块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艾灸块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艾灸块,包括有本体1,在所述的本体1内设有多个排烟孔2,所述的排烟孔2一端与本体1的底平面相通,另一端置于本体1内;在所述的本体1底平面上设有多个支脚3,该支脚3与本体1为一体结构;传统的艾灸条为长条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是无序排放的,导致艾条的燃烧热量损失较大,而且降低了艾条的治疗效果;而通过在本体1内设置排烟孔2和支脚3,这样可依据患者不同的部位定制不同药量的艾绒块,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姜片和其它药材可直接放置在患者身上进行艾灸治疗,无需治疗人员长时间的手持艾条,解放了治疗人员的双手,避免医疗人员过于疲劳,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益;而通过排烟孔2,艾灸块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可直接向下排放,在向下排放过程中,烟的热量可持续熏烤姜片和姜片下方的药材,使药材的药性发挥作用并直接渗入患者皮肤中,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本体1高度和宽度均为4cm~8cm,本体1的高度和宽度优选为4cm,具体可根据患者不同的部位或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本体1内的排烟孔2的深度为3.5cm~7.5cm;排烟孔2的深度要比本体1的高度低0.5cm,优选为3.5cm,这样本体1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则可迅速的通过排烟孔2排出本体1外,而不会造成无序的排放,从而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排烟孔2直径为0.5cm~2.5cm,优选为1cm,具体可根据本体1的宽度的大小进行调整,本体1的宽度越大,排烟孔2的直径也相应的变大,反之则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久章艾灸研究所,未经温州市久章艾灸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13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菌毒并治的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香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