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自助培训考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8002.1 | 申请日: | 2017-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梅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亚坤 |
主分类号: | G06Q50/20 | 分类号: | G06Q50/2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识别 自助 培训 考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自助培训考核装置,属于教育培训领域,尤其涉及强制性培训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指纹、掌纹、脸象、虹膜等生理特性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乘车、登机、验票、安检等均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实现。甚至日常生活必备的手机,也广泛应用指纹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
科技的进步,也融入到了教育培训行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课程,考试可以通过身份证阅读器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考生身份等。本申请发明在研究中发现,这些新的技术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强制性培训领域。究其原因,强制性培训具有极强的强制性,甚至违背培训者的意愿,且更加注重培训的过程。因此,现今的强制性培训仍需要更多的监管,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应对,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学习无法判断培训者身份的真实性。仅能以登录时间或播放时长等数据测算为培训人员的学习时间。但培训人员是否真正观看课程,无法核实。
第二:生物识别技术目前仅作为身份登记手段,而非过程监控手段。身份核实通过后,仍需人工监管。
第三: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在培训过程中,虽然培训人员身在课堂,但其是否认真听讲,无法衡量。
第四:耗费大量的时间与成本。鉴于现有技术手段无法解决强制性培训存在的问题,因此强制性培训依然采用集中学习、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耗费大量的时间与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自助培训考核装置,本发明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层次运用,实现完全的无人化培训考核:无人监管、自助学习、自助考核、无法作弊、过程可追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自助培训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身份信息录入单元、登录信息读写单元、生物信息识别单元、培训考核单元、过程监控单元和培训信息管理单元;
所述身份信息录入单元用于身份信息的录入;
所述登录信息读写单元读取操作者登录信息;
所述生物信息识别单元采集操作者生物识别信息,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与所述登录信息和已录入的所述身份信息三者共同比对,判断操作者身份的真实性;
所述培训考核单元播放培训资料并对操作者进行考核,
所述过程监控单元监控培训过程中的操作者活动,并能够根据操作者的活动情况暂停或退出所述培训考核单元的播放和考核;
培训结束后,自动输出结果,并将所需信息存储到所述培训信息管理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过程监控单元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识别人脸的面积和数量,若:
人脸占画面比例≥1/n时,则对人脸进行检测计数;
当人脸占画面比例<1/n时;则不对人脸进行检测计数;
其中,n=3或4;
同时,若:
人脸数量=1,判断为正常操作,播放培训内容;
人脸数量=0,判断为连续性中断,暂停培训内容;
人脸数量>1,判断为有作弊嫌疑,培训自动退出。
进一步地,暂停培训内容后,若再次检测到人脸数量=1,重启登录信息读写单元,重新登陆后继续前次培训内容。
进一步地,培训自动退出后,若再次检测到人脸数量=1,重启登录信息读写单元,重新登陆后重新开始培训内容。
进一步地,所述身份信息录入单元录入的信息包括:
姓名、单位、部门、岗位、住址、证件信息、人脸图像、指纹图像、掌纹图像、虹膜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登录信息读写单元为键盘、触摸屏、身份证阅读器、IC卡ID卡读写设备、二维码读写设备或生物信息设备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信息识别单元支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与虹膜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身份信息录入单元、所述登录信息读写单元和所述生物信息识别单元共享信息,相互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登录信息读写单元和所述生物信息识别单元为同一结构。
进一步地,操作者登录时采集的生物识别信息,在录入到所述身份信息录入单元的同时会存储在缓存中。
进一步地,若操作者初次登录在某台终端上,将自动建立服务器与终端索引,并将登陆信息同步到周边的终端上。
与现有技术和产品相比,本发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亚坤,未经梅亚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8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