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0892.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1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海;师峰;栗万博;郭湘波;李永祥;慕旭宏;张久顺;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3/32;C10G7/00;C10G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馏塔 烷基化反应产物 塔底液 物流 分离装置 分馏 引入 烷基化反应单元 回流返回塔顶 分馏塔塔顶 气体压缩机 塔底再沸器 烷基化产品 烷基化装置 两级分离 气相物流 塔顶物流 异丁烷 总能耗 冷凝 热源 增压 换热 | ||
1.一种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馏塔、第二分馏塔和第三分馏塔,所述的第一分馏塔设置烷基化反应产物入口,所述的第一分馏塔塔顶气相出口连通气体压缩机入口,气体压缩机出口经第一分馏塔塔底再沸器、塔顶回流罐与第一分馏塔塔顶回流入口连通;所述的第一分馏塔塔底液相出口连通所述的第二分馏塔原料入口,第二分馏塔塔顶气相出口经塔顶冷凝器、塔顶回流罐连通第二分馏塔塔顶回流入口,所述的第二分馏塔塔底设置塔底再沸器,塔底液相出口与所述的第三分馏塔原料入口连通,所述的第三分馏塔塔顶气相出口经塔顶冷凝器、塔顶回流罐连通第三分馏塔塔顶回流入口,并设置轻馏分出口,所述的第三分馏塔塔底设置塔底再沸器,并设置烷基化产品出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馏塔塔顶回流罐设置第一分馏塔轻馏分出口。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分馏塔塔顶回流罐还设置第二分馏塔轻馏分出口。
4.按照权利要求3中任一种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馏塔为一级脱异丁烷塔,所述的第二分馏塔为二级脱异丁烷塔,所述的第三分馏塔为脱正丁烷塔。
5.一种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来自于烷基化反应单元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引入第一分馏塔,由第一分馏塔塔顶引出的气相物流经气体压缩机增压后,作为第一分馏塔塔底再沸器的热源,经换热并冷凝后的塔顶物流部分或全部作为第一分馏塔的回流返回塔顶;
(2)第一分馏塔的塔底液相物流引入第二分馏塔中,由第二分馏塔塔顶引出的气相物流经冷凝冷却后,全部或部分作为第二分馏塔的回流返回塔顶;
(3)第二分馏塔的塔底液相物流引入第三分馏塔中,由第三分馏塔塔顶引出的气相物流经冷凝冷却后,一部分作为第三分馏塔的回流返回塔顶,另一部分作为轻馏分引出,第三分馏塔的塔底液相物流作为烷基化产品。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经换热并冷凝后的塔顶物流一部分作为第一分馏塔的回流返回塔顶,另一部分作为分离出的第一分馏塔轻馏分引出。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经换热并冷凝后的塔顶物流一部分作为第二分馏塔的回流返回塔顶,另一部分作为分离出的第二分馏塔轻馏分引出。
8.一种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产物引入一级脱异丁烷塔,由一级脱异丁烷塔顶引出的气相物流经气体压缩机增压后,作为一级脱异丁烷塔底再沸器的热源,经换热并冷凝后的塔顶物流一部分作为一级脱异丁烷塔的回流返回塔顶,另一部分得到异丁烷馏分;
(2)一级脱异丁烷塔的塔底液相物流引入二级脱异丁烷塔,由二级脱异丁烷塔顶引出的气相物流经冷凝冷却后,一部分作为二级脱异丁烷塔的回流返回塔顶,另一部分得到异丁烷馏分;
(3)二级脱异丁烷塔的塔底液相物流引入脱正丁烷塔,由脱正丁烷塔顶引出的气相物流经冷凝冷却后,一部分作为脱正丁烷塔的回流返回塔顶,另一部分作为副产物正丁烷馏分,脱正丁烷塔的塔底液相物流作为烷基化汽油产品。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由异丁烷、正丁烷和烷基化汽油组成,烷基化汽油为异丁烷与烯烃烷基化反应的反应产物。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脱异丁烷塔分离出的异丁烷馏分占烷基化反应产物中异丁烷馏分的比例为5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08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