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跟踪位置落地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0172.5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6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常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F21V21/06;F21V21/10;F21V19/00;H05B33/08;F21V23/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跟踪 位置 落地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地灯,特别是一种可自动跟踪位置落地灯。
背景技术
落地灯一般摆放在客厅的休息区里,和沙发、茶几配合,一方面满足该区域照明需求,一方面形成特定的环境氛围。随着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不断追捧,对室内的灯光运用尤为重视,目前市面上的落地灯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居家者对落地灯的性能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传统的落地灯的底座没有轮子,使得移动落地灯只能靠搬动,使得落地灯换地十分不便;同时在昏暗的房间内,由于现有的落地灯光源单一固定,照射距离太短,当人移动到固定光源外的区域,需要开其他的灯来照明,这样往往会造成电量的浪费。也随着越来越多人在使用电子设备,但是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增加电用的往往非常快,在落地灯上设有USB接口的板桌,不仅能增加储物空间和装饰效果,还能在桌台上使用电子设备时还能为其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自动跟踪位置落地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自动跟踪位置落地灯,包括底座、第一灯杆、桌台、第二灯杆、第三灯杆及LED发光体,其特征在于:.落地灯底座设置了支架,支架焊接与第一灯架的下放,第一灯杆上方设置有桌台,桌台之上设置有第二灯杆,第二灯杆通过A连接结构与第三灯杆相接,第三灯杆通过B连接结构与LED发光体相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设置了钢条支架,钢条组成三角支架,支架之间用金属棍焊接,3钢条支架末端通过焊接与第一灯杆的末端,钢条支架的末端设置带有自锁功能的万向轮,这样可以根据需求方便移动台灯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灯杆上方通过螺母螺钉固定于桌台底面。
优选地,所述桌台的形状为倒角圆形,桌台表面设圆形开口,有圆形周缘设置多个USB充电接口,方便为电子设备充电,同时还设置了落地灯电源开关。
优选地,所述第二灯杆末端通过螺钉螺母固定于桌台表面的开口内,第二灯杆内部设置的感应控制电路系统包括有LED灯驱动电路、红外线感应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的A连接结构为圆形转轴,使得第二灯杆可以在竖向旋转,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调节高度。
优选地,所述的LED发光体包括了灯头、灯罩和LED灯泡。
优选地,所述的B连接结构为环形结构,内部设置了若干红外线感应器、定位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上设置了圆形转轴,使得光源在水平面上可以发生360°。
优选地,所述的若干红外线感应器呈等距分布于环形结构上,使得其探测范围为扇形,与LED灯泡发光范围一致。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该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自动跟踪位置落地灯,通过支架下方的自锁万向轮,可以根据需求方便移动落地灯;落地灯的红外线感应跟踪装置,可以使得人在昏暗房间内,光线可以随着人移动,这样避免发生碰撞等意外,同时也避免开启其他灯而浪费电量;通过在灯杆之间设置桌台,可以方便使用者放置物品、办公等,同时通过桌台周缘的USB接口,还可以为电子设备充电;以上使得落地灯智能、使用方便且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第一灯杆,3-第二灯杆,4-第三灯杆,5-金属棍,6-万向轮,7-USB充电接口,8-电源开关,9-B连接结构,10-定位装置,11-驱动装置,12-圆形转轴,13-红外线感应器,14-LED发光体,15-桌台,16-A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同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自动跟踪位置落地灯,包括底座、第一灯杆2、桌台15、第二灯杆3、第三灯杆4及LED发光体14,其特征在于:.落地灯底座设置了支架1,支架1焊接与第一灯架2的下放,第一灯杆1上方设置有桌台15,桌台15之上设置有第二灯杆3,第二灯杆3通过A连接结构16与第三灯杆相接,第三灯杆通过B连接结构9与LED发光体14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常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常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0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可挂壁折叠台灯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节照明范围的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