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防误踩加速踏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7427.2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6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涛;唐民丰;漆令飞;潘宏烨;朱勉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28/14 | 分类号: | B60K28/14;B60K28/02;B60T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误踩 加速 踏板 总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防误踩加速踏板总成,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副杆的上端通过轴套与基柱铰接,下端通过第二轴销与联动机构铰接,副杆的中部设有联动件,其一端与副杆内侧固定,另一端的卡槽与刹车杆配合;踏板的基座底面纵向设有带有第一滚轮的基座轴,基座的平面前端设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支架为两块对称设有通槽的竖向侧板,其底部与基座固定,第二轴销中部设有第二滚轮,两端与通槽配合,第二轴销穿过通槽与副杆铰接;加速踏板背面中部设有位移传感器,加速踏板背面上部设有导杆座;导杆的一端与导杆座配合,另一端设有与槽道配合的导轮;加速踏板右侧汽车侧壁设有限位机构。主要用于汽车主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汽车加速踏板误操作研究是为了避免因驾驶员误操作加速踏板,即误踩油门造成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在加速踏板与制动踏板之间频繁的转换,脚部容易疲劳,容易混淆加速踏板与制动踏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存在因为疲劳、紧张、精神不集中等原因将加速踏板当成制动踏板误踩,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未养成驾驶习惯的新手驾驶员发生误操作的概率更高。由于一般在驾驶员将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情况下,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近,若对加速踏板误操作,汽车加速撞向障碍物,造成的事故后果往往比普通交通事故更加严重。在重大交通事故中,由误操作加速踏板引发的事故占有一定比重。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防加速踏板误操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没有产品级研究成果出现,误踩加速踏板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021452公布的防误踩油门装置,该专利所述防误踩油门装置,依托于识别踩踏油门操作力大小进行误操作判断,能够实现误踩时报警并及时进行制动,但在油门踏板上安装了大量传感器、电器元件复杂,系统可靠性低。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142673公布的汽车驾驶员误踩油门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该专利所述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检测驾驶员不同状态下的心率来判别驾驶员心理状态,结合踏板踩踏加速度来对误踩进行判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误操作判别的准确性,但需要确定判定阀值,由于驾驶员个人差异,存在判定阀值难以确定的难题,并且在行车环境中难以实现对驾驶员的心率进行准确检测,故该检测方法及装置可靠性较低。
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汽车防误踩加速踏板总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误踩加速踏板总成,它能够有效地解决驾驶员误操作加速踏板的安全问题。
本发明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防误踩加速踏板总成,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杆、加速踏板以及与汽车内壁固定的圆柱形基柱,加速踏板通过第一轴销与踏板的基座铰接,第一轴销同轴设有扭簧。副杆的上端通过轴套与基柱铰接,下端通过第二轴销与联动机构铰接,副杆的中部设有联动件,联动件为“S”形的异形件,其一端与副杆内侧固定,另一端的卡槽与刹车杆配合;踏板的基座底面纵向设有带有第一滚轮的基座轴,基座轴的两端与基座的侧板固定,基座的平面前端设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支架为两块对称设有通槽的竖向侧板,其底部与基座固定,第二轴销中部设有第二滚轮,两端与通槽配合,第二轴销穿过通槽与副杆铰接;加速踏板背面中部设有位移传感器,加速踏板背面上部设有导杆座;导杆的一端与导杆座配合,另一端设有与槽道配合的导轮;加速踏板右侧汽车侧壁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由设有槽道的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组合构成;踏板的基座上设有力反馈机构,力反馈机构由固定套筒、压簧、活动插销、卡柱、第三滚轮构成,基座左侧设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侧壁设有纵向贯通长孔,固定套筒内设有压簧,活动插销底部设有径向螺纹孔,活动插销与套筒间隙配合,顶部设有第三滚轮,卡柱带螺纹的一端穿过纵向贯通长孔与活动插销的螺纹孔固定。
所述地板件的前端设有倒扣的U形扣件以及与第一滚轮配合水平的槽轨。
所述与导轮相配合的槽道由弧形槽道段和水平槽道段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7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