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1876.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康涛;马楷;梅莉;李霞;刘月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33/12 | 分类号: | C10M133/12;C10M169/04;C10N30/10;C10N3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抗氧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耐高温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润滑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与氧气接触在光、热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下,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分解、氧化等化学反应,导致油品变质,使用寿命缩短;氧化后产生的酸、油泥和沉淀会腐蚀磨损机件,造成故障。在油品中加入抗氧剂可以抑制油品氧化、钝化金属催化作用,延缓氧化速度,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
随着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航空航天润滑油,还是发动机润滑油,以及工业润滑油(如高温链条油、压缩机油等),都对油品的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抗氧剂对油品高温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许多情况下,单纯依赖单一抗氧剂已经很难满足要求。因此,研究和了解润滑油不同分子结构抗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发展高性能润滑油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抗氧剂在具备较好的抗氧化性能的基础上,能够显著提升油品高温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抗氧剂,由低聚物和胺型抗氧剂复配而成;
所述低聚物为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共聚体。
优选的,所述胺型抗氧剂选自烷基化二苯胺、萘胺和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低聚物和胺型抗氧剂的质量比为1∶(1.2~2.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耐高温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混合,进行共聚反应,得到低聚物;
b)将步骤a)得到的低聚物与胺型抗氧剂复配,得到耐高温抗氧剂。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的摩尔比为1∶(0.5~1)。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共聚反应的温度为70℃~80℃,时间为2h~3h。。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复配的温度为2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抗氧化润滑油,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新戊基多元醇酯100重量份;
抗氧剂0.1重量份~10重量份;
金属防腐蚀剂0.05重量份~0.15重量份;
极压抗磨剂2重量份~5重量份;
所述抗氧剂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耐高温抗氧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耐高温抗氧剂。
优选的,所述金属防腐蚀剂为苯骈三氮唑。
优选的,所述极压抗磨剂选自磷酸三甲酚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和亚磷酸二正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耐高温抗氧剂由低聚物和胺型抗氧剂复配而成;所述低聚物为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共聚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抗氧剂通过特定分子结构的低聚物与胺型抗氧剂复配,利用不同分子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到的耐高温抗氧剂在具备较好的抗氧化性能的基础上,能够显著提升油品高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抗氧剂的油品在220℃×40h×167mL空气/min的氧化条件下,氧化后40℃粘度为33.00mm2/s,酸值为0.5mgKOH/g,40℃的粘度变化率在25%左右,氧化后的酸值变化在0.4左右。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抗氧剂,由低聚物和胺型抗氧剂复配而成;
所述低聚物为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共聚体。
在本发明中,所述低聚物为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共聚体,由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共聚而成。本发明对所述二异辛基二苯胺和N-苯基-1(α)-萘胺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1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磨持久动力因子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