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碳化硅表面润湿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89725.1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1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磊;李贺军;李克智;张守阳;朱非晏;管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956 | 分类号: | C01B32/95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碳化硅 表面 润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碳化硅表面润湿性的方法,首先在碳化硅表面制备出波纹化结构,进而在其表面制备磷酸氢钙微米带和氮化硅微米针的复合涂层,从而改善碳化硅的表面润湿性。本发明提出的提高碳化硅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可以使得碳化硅与水的润湿角减小到5‑30°,该润湿角比未改性碳化硅的润湿角显著降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过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碳化硅,其表面与水的润湿角由60‑130°降低到5‑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提高碳化硅润湿性的方法,涉及一种提高碳化硅表面润湿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骨组织损伤是骨科常见临床问题,用于骨损伤导致的植骨已成为仅次于输血的组织移植行为。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工伤等原因造成骨损伤而需要骨移植的患者达到300万人。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植骨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骨骼材料。自体骨移植会增加创伤,并且其取骨量有限;同种异体骨移植容易引起免疫反应,且有传播传染疾病的潜在危险,因而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工骨骼材料中则可采用生物金属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其中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因具有与人体骨相似的化学成分,在骨修复领域得到大量的研究。尤其是碳化硅生物陶瓷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无刺激性和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在众多的人工骨骼材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碳化硅陶瓷的表面与水的润湿角分布在60-130°,润湿性较差,从而导致其植入后与人体体液的亲和性不足。
文献1“熊信柏,李贺军,黄剑锋,李克智,付业伟。生物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涂层的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21(3):356-359”初步证明碳化硅以涂层形式存在时无细胞毒性。
文献2“吴琳,徐兴祥,李波等。泡沫碳化硅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研究学报,2008,22(1):58-62”证明碳化硅以泡沫形式存在时没有毒性。
文献3“刘文伟,王弢,战德松等溶血试验检测碳化硅种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0):1873-1875”证明碳化硅以块体形式存在不会引起生物的急性溶血,无毒性反应。
上述文献证明了碳化硅材料本身不具备毒性,可以应用做骨骼替换应用,但是背景技术的碳化硅材料均没有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碳化硅的表面与水的润湿性较差,润湿角为60-130°。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碳化硅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可以使得碳化硅与水的润湿角减小到5-30°,该润湿角比未改性碳化硅的润湿角显著降低。
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碳化硅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用乙醇清洗碳化硅,在空气中自然晾干;
步骤2:然后置于功率为400-1000w的激光下照射1-5秒制备出波纹化结构,激光的束斑直径4-5mm,束斑照射点的间距为10-20mm;
步骤3:在置于混合液中浸泡12-24小时,在其表面制备磷酸氢钙微米带和氮化硅微米针的复合涂层;
所述混合液是:将磷酸氢钙微米带和氮化硅微米针按照质量比1:1-1:3混合,置于球磨罐中混合处理1-3小时,再与甲苯按照质量比1:10-1:20均匀混合形成混合液;
步骤4:将步骤3处理后的碳化硅置于高温炉中,在温度为800-1100度处理2-5小时;
步骤5:再浸泡于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在60-90度环境下浸泡12-24小时,从而完成提高碳化硅表面润湿性。
所述步骤1用乙醇清洗碳化硅1-2小时。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9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