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麦克风面阵的鸣笛检测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6530.1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际彦;王义圆;张曦文;周贻能;母国才;曹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5/22 | 分类号: | G01S5/22;G08G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麦克风 鸣笛 检测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麦克风面阵的鸣笛检测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快速地对违章鸣笛声进行方位角定位。
背景技术
《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16年相关部门共收到环境投诉119.0万件,其中噪声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人们往往认为,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建筑、服务业,然而实际上,交通也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各个城市机动车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据公安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其中汽车2.05辆。如此庞大数量的机动车穿梭在城市的道路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机动车鸣笛声等交通噪声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虽然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经出台了部分地区禁止鸣笛的规章制度,但鉴于人工执法效率低、可靠性不高,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使用车辆鸣笛声自动检测定位系统进行执法工作。
鸣笛声定位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鸣笛声判定,二是鸣笛声定位。基于麦克风面阵对声音信号进行收集,由于收集到的信号包含其他城市道路噪声,所以要先进行鸣笛声判定。这是后期能否实现声源定位的关键所在,以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并且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当提取出鸣笛声信号后,便可进行声源定位。通常的定位算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波束形成的方法。波束形成进一步可分解为两个步骤:时间对齐和加权求和。时间对齐将每个传感器的输出延迟适当的时间,使各个传感器接收的来自目标方向的信号成分能够在时间上同步,该步骤需要知道每个阵元接收信号相对与参考点的时间延迟。加权求和就是要对时间对齐后的信号进行加权,然后求和形成一个输出波束,进而通过搜素声源可能的位置来引导该波束,波束输出功率最大的点就是声源位置。第二类是基于高分辨率谱估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阵列接收数据作数学分解,划分为两个相互正交的子空间:与信号源的阵列流行空间一致的信号子空间,和与信号子空间正交的噪声子空间。利用两个子空间的正交特性,构造出“针状”空间谱峰。第三类是基于时间到达差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估计各麦克风之间的相对时延,然后利用估计出的时延,确定声源的位置。
现有的定位算法中,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定位算法在低信噪比下的定位误差较大,基于高分辨率谱估计的方法由于其计算量大,不适合实时地进行定位估计。并且,现有的定位算法没有考虑实际应用中硬件不支持高采样率的情况,这对定位精度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麦克风面阵进行快速地鸣笛声定位,设计了快速、可靠的鸣笛声定位算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麦克风面阵的快速鸣笛检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重采样:若硬件采样系统不支持高采样率,首先对采样的阵列接收信号进行重采样;
b.波束形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以坐标原点作为参考点,根据每个麦克风面阵阵元与参考点之间的到达时间差,对每个采样后的阵元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时移;
b2.对时间对齐后的信号进行加权,并将结果加在一起形成一个输出;
c.傅里叶变换(FFT):对波束形成后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
d.定位估计:通过搜索声源可能的位置来引导傅里叶变换后的波束,输出最大的点就是声源位置。
本发明算法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首先为重采样部分,由于采样频率对定位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当硬件不支持高采样率时,可通过重采样提高采样率,进而提高定位精度。对采样后的阵列接收信号进行波束形成,再对波束形成后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这种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运算量,并且对鸣笛声的频率要求不高。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后,可通过频域上相关进行信号增强,因此该算法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也能良好、可靠地进行来波方位角估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算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麦克风三维阵列模型;
图3为麦克风面阵示意图;
图4为实例中麦克风面阵示意图;
图5为实例中不同信噪比下的均方根定位误差;
图6为实例中不同采样频率下的均方根定位误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算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86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机器人运动的空间导航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用雷达中心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