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材的成型方法、以及预成型形状的设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8116.6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7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欣哉;岸上靖广;山崎雄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2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成型 方法 以及 形状 设定 | ||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成品率的提高与成型性的提高的双方的板材的成型方法。该板材(1)的成型方法是在对板材(1)施加塑性变形而成型为预成型形状之后使该板材(1)从该预成型形状进行塑性变形而形成为最终形状。对于上述最终形状中的多处位置的截面,以使得同一截面位置处的、上述预成型形状的截面线长L1相对于上述最终形状的截面线长L0的比率(L1/L0)分别收敛于预先设定的允许值的范围的方式决定所述预成型形状。
本申请是针对申请日为2014年7月8日、申请号为2014800389499、发明名称为“板材的成型方法、以及预成型形状的设定方法”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板材在多个阶段实施拉伸成型等塑性变形而使之形成为最终形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通过冲压成型使板材形成为最终形状的情况下,成品率的提高、成型性的提高是重要的课题。
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成品率,优选在成型时尽可能减小材料流入模具内的量,并形成为与拉伸成型接近的成型条件。但是,若材料的流入量过小,则在成型时因模具内的材料变得不足而导致板厚变得过薄,从而出现产生裂纹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若为了避免裂纹而进行主要包括拉深的成型,则导致成品率的降低。为了应对这种不良情况,以往做出了各种努力。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冲压成型初始阶段形成不对毛坯件造成约束的范围,由此减小余料而提高成品率。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能够将冲压模具的局部区域作为单独的可动冲头(punch)而进行驱动,并预先将毛坯引入模具内,然后利用上述可动冲头进行成型,由此避免成型不良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8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2611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虽然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小余料,但依然需要余料。另外,由于专利文献1的方法为拉深成型,因此在成品率、期望度的改善(promise ofimprovement)方面存在界限。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虽然能够避免成型不良的情况,但由于是拉深成型,因此成品率有所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这样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与成型性的双方的板材的成型方法、以及预成型形状的设定方法。
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若在进行冲压成型时分为多个成型工序而在多个阶段进行冲压成型,则成型性得到提高。其原因在于:与通过一次的成型工序进行成型直至形成为最终形状为止的情况相比,在通过多个成型工序阶段性地进行成型的情况下,形变不会集中于一处位置,形变更容易在板材整体分散。但是,对于冲压加工的最终阶段之前的预成型阶段的模具形状而言,其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的部分较大,从而并未确立形状的决定方法。
为了同时解决成品率的提高、成型性的提高的双方的需求,发明人们进行了用于有效地进行预成型的调查研究。本发明人们的见解如下:只要能够在预成型阶段获得与最终形状同等程度的截面线长,便能够在最终成型时以与预成型时几乎相同的形变分布获得最终形状。
[第一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板材的成型方法是在对板材施加塑性变形而成型为预成型形状之后,使该板材从该预成型形状进行塑性变形而形成为最终形状,所述板材的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针对上述最终形状中的多处位置的截面,以使得同一截面位置处的、上述预成型形状的截面线长相对于上述最终形状的截面线长的比率分别收敛于预先设定的允许值的范围的方式决定上述预成型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8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电制冷件毛细管限位折弯工装
- 下一篇:一种具有侧夹持机构的五金打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