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4342.0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7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陈冠瑜;王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锦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58 | 分类号: | B64C25/58;B64C25/6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上部的螺旋桨、设置于主体底部的支架系统,支架系统包括:第一支架,其形成有缸体;第二支架,其形成有杆状体,杆状体伸入至缸体中;第一弹簧,其设置于缸体中;其中:使杆状体在缸体内的动作与第一弹簧的变形状态配置成:当杆状体在伸入缸体的深度增大的过程中或者杆状体在伸入缸体的深度较小的过程中,第一弹簧进行多次压缩‑复位的变形。当杆状体在伸入缸体的深度增大的过程中或者杆状体在伸入缸体的深度较小的过程中,第一弹簧进行多次压缩‑复位的变形,从而每个缓冲周期能够使第一弹簧进行多个弹性变形周期,从而能够快速将无人机着陆时的动能消耗,从而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飞行器的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通常,无人机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上方的螺旋桨、设置于主体下方的支架。主体上用于安装功能部件以及动力部件等。支架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应未飞行的无人机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二是,无人机在落地时对无人器起到缓冲及减震作用以防止无人机在下落时受到较大冲击而使无人机上的部件损坏或者松动。
现有技术中,具有缓冲及减震作用的支架通常利用弹簧实现。具体地,将支架分为两部分,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固定在主体的底部,第一支架上具有缸体,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下方,用于与地面接触,第二支架上具有伸入缸体内的活塞杆,弹簧设置在缸体内。当无人机垂直下落于地面的过程中,第二支架首先接触地面,地面对第二支架反冲力(或称冲击力)传导至活塞杆,活塞杆相对缸体上移,弹簧此时被活塞杆压缩,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具有减缓活塞杆上移的作用,随着弹簧不断的被压缩,或者称随着活塞杆伸入缸体的深度不断增大,弹簧对活塞杆的作用力不断增大,这种增大对缓冲并无好处。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来说,弹簧对活塞杆作用力的增大对抗地面对支架的反作用力,使得无人机震动增大,这也正是当弹簧的刚度(弹性系数)较大时(当弹簧的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不具有缓冲作用),缓冲作用几乎消失的原因,然而,当选用弹性系数较小的弹簧时,活塞杆的速度又得不到有效减弱,这会使得支架变成一个柔性体,从而也不利于缓冲。从能量守恒角度,缓冲过程,实际上是将无人机的动能消耗的过程,动能消耗主要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实现,而由于活塞杆在缸体内进行一次往复运动时,弹簧仅能够进行一次压缩和复位的变形,使得弹簧所消耗的动能较少且较慢,从而导致不能实现对无人机的快速缓冲,减震作用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机,包括主体、设置于所述主体上部的螺旋桨、设置于所述主体底部的支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
第一支架,其形成有缸体;
第二支架,其形成有杆状体,所述杆状体伸入至所述缸体中;
第一弹簧,其设置于所述缸体中;其中:
使所述杆状体在所述缸体内的动作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变形状态配置成:
当所述杆状体在伸入所述缸体的深度增大的过程中或者所述杆状体在伸入所述缸体的深度较小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簧进行多次压缩-复位的变形。
优选地,所述缸体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垂直于所述第一缸体并与所述第一缸体贯通;
所述杆状体伸入所述第一缸体中,所述杆状体用于伸入所述第一缸体中的一段形成丝杠段,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丝母,所述丝杠穿设所述丝母并与所述丝母形成螺旋传动;
所述丝母上套设有偏心轮;
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用于向下推抵所述杆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锦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锦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