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9350.6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2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罗斌;石安仁;陈建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2/288 | 分类号: | E04C2/288;E04C2/38;B28B23/02;B28B23/00;C04B28/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双向 复合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保温、承重一体化装配式复合墙板,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的江河湖水及城市下水道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了很多污泥。将这些污泥经挖泥、自然干燥、生料成球、预热、焙烧、冷却制成的陶粒称为污泥陶粒。利用污泥代替黏土制作污泥陶粒混凝土,不但会减少建材制造业与农业用地争土,而且可避免污泥二次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贯彻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技术前景。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传统支柱性产业,建筑业普遍存在资源消耗高、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创新不强、建筑品质不高、工程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等。因此亟需大力推动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筑工业化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目前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国家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战略。装配式住宅是节能建筑发展的方向,也是普及绿色建筑的捷径,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建筑空间健康指数和舒适程度,改善人居环境。
目前大多数预制墙板均为混凝土制品,不仅结构自重较重,不便于运输与吊装,而且大量的混凝土使用,需要大量的开挖砂石资源,污染环境,未真正做到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要求。
同时,现有的一些复合墙体,无法做到保温、承重一体化。且墙板间后浇连接柱混凝土密实性不佳,墙板侧边连接不紧密,影响整体稳定性及抗震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该墙板绿色环保、抗震性佳,并且可进一步降低构件生产及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包括内叶墙板与外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墙板主要由混凝土框格和填充在混凝土框格中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组成,所述外叶墙板主要由外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和内侧的XPS保温板组成,所述内叶墙板与外叶墙板通过thermomass MS/MC连接件组合。
所述混凝土框格由混凝土肋柱和混凝土肋梁组成,其中,混凝土肋柱中有肋柱纵筋,混凝土肋梁中有肋梁纵筋。
所述混凝土框格和混凝土保护层的材质相同,均为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
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中设置有冷拔丝钢丝网片。
所述XPS保温板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以及与内叶墙板之间,均以聚合物粘接砂浆层粘接。
所述内叶墙板与外叶墙板的侧面均开设有锯齿形凹槽,所述锯齿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或者梯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混凝土
步骤二:制作外叶墙板
首先在钢结构模胎上搭设安装外叶墙模板,将绑扎好的钢筋网片放入模板内,支设保护层垫块,浇筑混凝土;完成后铺设XPS保温板,按照间距400mm梅花形布置thermomass MS/MC连接件;
步骤三:制作内叶墙板
待外叶墙板强度达75%后,制作内叶墙板,首先在制作好的外叶墙上搭设内叶墙的侧模板,并在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再将绑扎好的钢筋笼吊入模板内,然后将经过浸泡润湿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放置于钢筋龙骨中,并在放置时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靠近XPS保温板一侧涂抹聚合物粘接砂浆层,随后放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并压实,待确定无误后,浇筑混凝土,形成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
所述步骤一中,混凝土为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其组分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玄武岩纤维3~4kg、污泥陶粒516kg、水泥400kg、水180kg以及砂819kg。
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配置混凝土强度为C30;所述污泥陶粒的原料为城市下水道的原始污泥,经脱水干化、烧制后实现,粒径5~20mm。
所述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玄武岩纤维与水泥拌合1min,使玄武岩纤维均匀分散在水泥中,不致团结,再将所得拌合物与污泥陶粒、砂干搅拌1min,最后加入所需水再搅拌2mi,即得玄武岩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
所述钢筋网片为冷拔丝钢丝网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9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